第139章 熙和(第3/4页)

但这是一份很尊重的示爱。

容昭并不反感。

她拿着海图走出宫门,回看了一眼,轻声道:“你很好,但你已是熙和帝。”

说完,容昭大步离开。

-

永明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无数人快马加鞭,无数信件从京城发出,寒冬腊月,但一股热潮从京城流向了整个大雁朝。

选官已经结束。

这一次选了三十二位官员。

这并不意外,真正让人激动的是——这里面有六位平民出身的官员。

其中一位明州刘照,更是凭借其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见解,以及朝堂优秀表现,被封为六品工部主事。

直接派去明州找赵瑜,共筑明州水利。

从比例来说,依旧是世家子和官宦后人的天下,其他人会被打压。

但六个寒门官员,就足够让人在这个冬天,热血沸腾。

今年虽然发生了战乱,又换了新帝,但是,百姓们的生活反而越来越好。

无他,谋生的路子多了。

大雁朝经济已经被盘活,女子可去团团工坊与云容坊,还有报社也会聘请女子。

而男子可以做的活计更多,银行一出,海贸和交易市盛行,每个地方都需要用工,识字的完全不愁,都能挣到不少钱,不识字也有不少活计可做。

再加上一家家水泥作坊,到处修路架桥,都需要人。

哪怕只是苦力,银钱也不少。

因着缺人,女子们可以找的活计就更多,家家户户都多了挣钱的路子,只要出去,就能挣钱,就算待在家里,也还有团团的活计。

收入高了,放在银行,还能有点利息,生活肉眼可见变好,消费多了,市场就更活了,完整的良性循环。

某条巷子中。

一男丁匆匆从外面跑回来,家中女郎正在做活,有些诧异地抬头:“怎回来了?应当还没下工吧?”

那男人喘着粗气,脸上带着笑容:“我在码工听到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让你这般高兴?”

那男人道:“这次京城选官,朝廷选了六个寒门出身的官员,皇上还道,往后年年都考,京城的报纸已经报道了,咱们这儿明日的报纸也能看到报道!”

虽说依旧没有明确的科举信息,但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孩子还小,未来还长。

女郎当即一喜,站起来:“当真?!”

男人重重点头:“当真。”

他脸上笑容灿烂:“而且,容世子之前就说过,朝廷未来要在每个县都办学堂,咱们家三个孩子,不拘男女,都送去进学。你不知道,那考中之后,还会张贴告示,记录考中之人名姓,实在是风光无限!”

女郎高兴地直拍胸口,眼中止不住有了泪花,“不说考上去做官,就是多学些东西,也能挣到更多的银钱,孙辈、重孙辈,或有机会也能做官,咱们家就真的不一样了。”

男人重重点头。

女人放下手上的活计,转身往里屋去,“我去给容世子长生牌上香!”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许多人家都供起了容世子的长生牌。

甚至很多店家直接供在店里,说是求财。

时间一长,无论求什么,家家户户倒是都供上了。

往年一到冬天,他们家就担心饿死人,躺在床上动都不敢动。

但这两年,不仅日子越来越好,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他们家冬日里也都燃上了炭。

容昭把资本带向大雁朝。

而那些商人们就会为了钱,努力专营,煤炭产量,全部飙升。

除此之外,一些原本百姓们用不起的东西,也都走入了百姓家中。

有些东西贵了,但他们收入涨了,且更多的东西到来。

男人露出笑容,扬省喊了句:“你今日忙完,就带孩子们去买些书和笔墨纸砚,可以先跟着前面那条街的书生学着!”

“好!”女郎应道。

笔墨纸砚在前朝很贵,新朝并不太贵,如今又有了报社,处处都要用纸,自然就有人研究造纸。

新出来了很多造纸坊,纸价一降再降。

如今朝廷有了“考试选官”,需求更大,商人逐利,会有更多人去创造,纸价恐怕还要下来一些。

想到这里,男人脚步轻快。

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

茶楼。

张长言和容昭对坐,当年热热闹闹的茶楼聚会,如今人越来越少。

容昭听到外面的议论声,露出笑容。

张三也感叹:“现在外面到处都在说考官一事,书坊当中,百姓已有不少,官办的所谓学校还没开,许多书生倒是已经开了私塾,孩童们早早开始读书识字……”

他笑着摇摇头:“你知道我爹昨儿干了什么事情吗?”

容昭看向他,问道:“丞相怎么了?”

张三憋笑:“他把大哥二哥的孩子叫到一起,给他们规定每天必须读书多少个时辰,还给他们规定了读什么书,说是到他们长大,恐怕考试难度极大,和全天下人争,轻松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