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费尽移山力(第2/5页)

王玄斌忙出列稽首:“启奏皇上,臣在!”

“这次,三法司会审七犯行刺一案得以顺利审结,你的功劳可不小啊!”

王玄斌一喜:定是方才赵长安已为自己说过了好话,现在皇帝要论功行赏了,忙再次稽首:“皇上过奖了!这一是臣的本分,臣不过辅佐宸王世子殿下千岁审案,真正令七贼俯首认罪的,还是殿下千岁,臣不敢叨天之功。”

他这话倒是实情,七人才押到时,俱是一副凛然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一看便知是那种极难对付的狠角色。但赵长安在天牢的签押房中,也不知与他们说了些什么,在后来的会审时,七人竟然很痛快地就坦承不讳,使王玄斌及三法司的官员不费吹灰之力就审结了这桩谋逆大案。他对赵长安佩服不已。

“哦?你倒是谦让,不过……朕向来赏罚分明,该赏不赏,那以后却如何教大小臣工用心尽力?来人呀!”皇帝咬牙笑了,“杖责王玄斌三十棍!”

“啊?”王玄斌及一殿大臣全愣住了。赵长安一惊,急忙越众而前,但方躬身开口:“皇上……”

“再加十杖!”皇帝俯视群臣,对他连正眼都不瞟一眼,“再有求情的,说一句,加十杖!”

片刻殿外进来了行刑校二十人,着黑衣,执刑棍,林立于大殿正中东、西、北三侧,围住王玄斌。待司礼太监宣示了皇帝的口谕后,监刑太监立于丹墀下左,行刑校立于右侧,下尚有红衣听差十数人。行刑校四人上前剥去王玄斌的朝服,兜头套上一件污秽不堪的囚衣,将震惊不已、仍未回过神来的他用麻绳自双肩以下缚牢,使其不能转动,再把他的双脚捆紧,由四名壮汉从四方牵拽握定,只露出他的后股及腿部,使他摔伏在地,颜面朝下。左右厉喝:“搁棍!”于是两名行刑校上前,将刑棍搁在他的股上,监刑太监尖喝一声:“打!”

一杖下去,本想咬牙硬挺的王玄斌便大声惨呼了,三杖一过,监刑太监又喝:“着实打!”又是两杖打过,换另一名行刑校,仍如前一般大喝,每喝一声,环列四周的众人同声应和,喊声惊天动地。

群臣惊怖于皇帝的雷霆之怒,相顾失色。许多人在才打第一杖时便浑身僵硬了,更有平日与王玄斌交好的,两股都颤抖起来。而王玄斌则痛苦难忍,凄声惨嚎。因全身被绑缚牵拽得不能动弹分毫,他只得将头脸用力撞地,鲜血和着被撞落的牙齿塞满口中,仅止十杖一过,他下颌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花白胡须,便全被地下的金砖磨脱了。

赵长安手足战栗:四十杖一打,他即便不死,也必会卧床数月,身残体败。此次救人一事,自始至终他全不知情,这时皇上毒打他,用意极为明显,就是逼自己答应凌迟处死七人,可……可……自己若答应,那不是明知故犯,再欺一回君了吗?

正当他心急如焚、惶然无措之际,见皇帝对立于王玄斌头前的包承恩一使眼色,包承恩会意,双脚脚尖向里微微一偏。一见这个动作,他如雷轰顶,魂飞魄散,疾抢上几步,跪倒丹墀下,“咚咚咚”以头撞地:“皇上,别打了,别再打了,臣接皇上的旨,臣遵旨!”除了他及皇帝,没人知晓,他要遵的是何旨?

皇帝睥睨着他,阴冷地笑了:“现在才来遵旨?你就不嫌太迟了一点?”正当其时,“嗷”的一声,紧接着惨叫声陡然而止。然后杖打声及行刑校的喘息声也都停下。一时间,宽广的大殿内静得疹人。包承恩躬身趋至丹墀前:“万爷岁,犯官王玄斌咽气了!”

“嗯,拖出去!”皇帝斜睨浑身哆嗦的赵长安,“传朕旨意,摆驾刑场,今天,朕要亲眼看着宸王世子下旨处死乱贼!”又侧目,“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有的人最好别起那些荒诞不经的念头,做那些大逆不道的勾当。不然,不须朝廷大军出动,那些乱贼的九族,朕指顾间就可灭了。到那时,不是朕无仁君之心,而是有人有不臣之意!”然后由包承恩搀着,下了踏脚,往殿外行去。

面色如死的赵长安挣扎起身,伛偻着腰,随战栗失次的大臣们一同出了大庆殿。

刑场设在城东闹市的一处十字街口。之所以选这么一个人来商往的嘈杂热闹之地,为的就是在行刑时,要让尽可能多的平民百姓得以领受朝廷的律令之威,以起到震慑民心的作用。这日一早,距刑场尚有三百步的各处路口,均有穿戴重甲的禁军持明晃晃的兵刃把守,禁绝任何闲杂人等出入。

刑场偏北的大空场上,已张搭起明黄帐幕,但宽大的帐幕中只有两案两椅,前后设置,两案两椅间以一道金丝纱帐隔开。案椅均朝向一个临时搭建的巨大刑台,台上立着前后两排,共计一十四根刑柱。每根刑柱下都搁着一个乌黑木盘,其中是精光闪闪的钩、尖刀、锯、凿等凌迟的刑具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