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费尽移山力(第3/5页)

才见那十四套在艳阳下闪着寒光的刑具,赵长安脑中“嗡”的一下,脚步越发蹒跚了:天哪!难道……宁致远他们也被擒住了?这……这下可怎么办?他目瞪口呆,手脚瘫软,也不知是如何才坐到黄幕中前面那张龙案后的。

才坐定,身后便传出皇帝威严的声音:“人犯口中都不要衔枚,朕要有的人听听,他们在受刑时,会有什么样的‘好话’喊出来,感谢那个尽心竭力要救他们的恩主?”

车走雷声,不须抬头,近千大臣及侍卫都知是押解死囚的骡车到了。赵长安垂头,手指已搭在了缘灭剑的剑柄上,心中一个声音在狂喊:先救宁致远和他的人,然后再跟他一齐救上官轻寒等七人逃走!

“饶命呀!世子殿下,您大人有大量,就饶了奴才的一条狗命吧……”

嗯?他一愕,迅即抬头,见众狱卒已横拖直拽出一群绳捆索绑、铁链缠身的犯人,前面七人,正是上官轻寒他们,但紧随其后的七人,并不是宁致远,而是温惜玉、关月、周盂等,大声哀嚎的,正是周盂。他心中一宽:宁致远并未被擒住!

但再一看面色平静、目光明亮、已被牢牢绑缚在刑柱上的上官轻寒等七人,他的心便酸了:七人的双肩、双足踝处,都血肉模糊地钉着一根拇指粗的黑铁条,无疑,七人的武功都被废了,现已经连站都站不稳,更遑论行走。凭自己一个人,如何能救得了七个连路都不能走的人逃跑?

这时,他耳边又响起了皇帝方才的话:自己若敢轻举妄动,他就要灭了上官轻寒等七人的九族!

上官轻寒等七人昂首而立,与周盂等人面如死灰、浑身筛糠的情形相反,他们均面含微笑,胜似观花,令那些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也不禁在心中暗赞了一声:“好汉子!”

赵长安等着听最恶毒的喝骂诅咒,但奇怪的是,虽然俱未衔枚,七人却都紧闭双唇,一言不发,不像身后的温惜玉等七人,或哀哭求饶,或已昏死了过去。只是,上官轻寒在瞥见剐割的刑具时,闪闪发光的眼睛一乜赵长安,嘴角微微一翘,似是在笑:怎么?尊贵的世子殿下,您的一言九鼎,原来就是这个?那一刀斩讫,便是这些?

皇帝再次开口,声冷如冰:“宸王世子,可以下旨行刑了。”赵长安不作声,他根本就没听见御旨。事实上,此时他眼中,只有上官轻寒七人那浮在唇边的淡定微笑。

“听见了没有?”那个可怖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话音中充满了威胁,“是不是嫌受刑的人太少了,世子要再多添两三千号人来?”

七人明净安详的微笑在赵长安的视线中模糊了,那是泪水!“斩!”随着极枯涩难听的一声嘶喊,一支黑漆令箭从案后掷了出来。

“呃……”聆候钧旨的司官愣住了,上谕中,明明写着,这十四个人要受的是剐刑呀?

“怎么还不动?”赵长安怒喝。

“臣……臣……”

“啪!”静寂如死的数千人,均听到了赵长安身后黄纱帐中传出的这声惊雷般的暴响。司官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又是一记更清脆、更大声,亦更慑人的拍击案桌的响声,赵长安咆哮了:“没听见?立刻行刑,斩!”喊到“斩”字时,他声音变调,仿似鬼哭,“还不动?”他暴戾地戟指浑身哆嗦、面无人色的司官,“是不是要我亲自动手?”

这时,黄纱帐中,皇帝竭力克制的声音传了出来:“立刻照世子的意思办!你们这些奴才,敢违了他的钧旨吗?”如蒙大赦的司官一迭连声答应着,挣起身来,踉踉跄跄地奔到刑台前……

一阵山呼海啸、丧人心魄的暴喝声中,十四人的咽喉都被割开了。没有预备斩首的鬼头大刀,事出从权,只得用剔挖人肉的小刀,作了枭首之用。

观刑的数千人均想:呵!这十四个人可算是逃过一劫了,而目己也免了看一次残忍的惨剧,大家都没受那死去活来的罪。

赵长安瘫在椅中,十四具尸首已然拖走,十四颗人头已悬挂高杆。眼前,只有那大摊大摊的血,鲜血!片刻前,还在那鲜活的人体中涌流的鲜血,现在在自己眼前,冷冷地,闪烁着腥红、狰狞、耀眼的血光!

皇帝及群臣早走了。临启驾前,皇帝冷眼斜睨他:“记住朕的那句话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后又颁下道圣旨,用的,却是他的名义:

宸王世子钧旨:

敬天昌明英武睿智文德圣功至仁至诚纯孝章皇帝建元二十三年九月十六奉上谕,字谕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副使、枢密院按察使及大学士,传谕侍卫殿前司:

近京城、地方御史上奏,于吴州、青州及周围六郡一带,有会匪扰害地方,名四海会,匪首宁致远。其会聚集已达数千人之众,出没无常,劫掠天下。其会中二匪骆英、苏清河,更于本月初五潜入皇宫御苑,谋刺宸王世子,其目无朝廷尊制,大逆犯上,一至如斯。今二匪虽伏诛,然其背后主谋,逆首宁致远仍匿藏民间,为天下、朝廷患。现传谕天下各州、郡、县、乡,王大臣,亟须加意防守、访查、缉拿逆首及该会匪匪众,以杜流窜为害地方。若察其有妄动,可实力堵剿,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