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还如一梦中(第3/7页)

“唉!”宁致远叹气,“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偏偏三弟又不要那十万两黄金,越发让人起了疑心。”

华南山宽慰他:“盟主也不须太过自责,你当时那样想,也是人之常情,反倒是老衲心怀嗔恨,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了!”

没过多久,皇帝发现事态的发展已偏离了预期,于是在万寿节前,又一次把华南山召进京,传授了另一套计谋,既要把赵长安从火坑里拉出来,还要把整个中原武林再推进去。他的计谋虽然高明,但满怀怨毒的华南山当时虽满口答应,可一离京就将皇帝的圣旨抛到了脑后,并且隐藏行踪,令皇帝再也找不到自己。

紧接着,赵长安远赴姑苏救晏云孝,他的侠义之行,感动了晏家四侠和当时在场的许多人。华南山一看情形不妙,赶快胡扯一通,强词夺理,这才又坐实了赵长安夺宝杀人的恶名。此时提起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华南山懊悔不已,连连诅咒自己该堕入阿鼻地狱。

“可现在,你怎么又来帮宁大哥救他呢?”看见他眼中浓重的悔恨和愧疚,晏荷影对他的恶感不禁消解了许多。

“那还是因为世子殿下。三年前的西湖一役,武林中人全去了,要杀他。可他在察觉朝廷大兵要包围清剿这些人,也包括老衲后,他却拿自己做挡箭牌,救了四万多人。回来后,整整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衲吃不下,睡不着,白天黑夜地扪心自问:老衲这些年来,都对世子殿下做了些什么?犹豫了将近一个月,最后老衲终于想通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己种的恶果,要自己去拔除!自己作下的罪孽,要自己去偿清!”

于是,他动身前往青州,要向赵长安说明事情原委,然后再请他亲手发落,该杀该剐,都一肩承当。可还没到泰山,就听路人相传:赵长安失踪了。华南山一想,觉得他可能会去望郎浦,就又折身往南赶。可才到南海,却听说赵长安被宁致远救回后又没了踪影,思前想后,他找到宁致远,和盘托出了实情。

其实在此之前,宁致远已对他起了疑心。有关传世玉章的点点滴滴,细想之下,漏洞极多,而在了解了赵长安的为人后,这位法空大师的所作所为就更令人生疑。宁致远正打算在找到赵长安后,再去富春江质问他,他倒先来了,但不是来狡辩,而竟是来说出实情,并求宁致远处置他的。他既已忏悔,真心改过,宁致远又怎能再责罚他?且论起来,最有权责罚他的人,也不应是自己,而是赵长安。是以这次得知赵长安的踪迹,他立刻通传华南山尽速赶来。今天赵长安之所以一蹶不振,追源论始,皆因他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而设法令赵长安振作,于他而言,义不容辞!

“阿弥陀佛,世子殿下,”华南山合十,对赵长安躬身一礼,“因为老衲的一念嗔恨,使世子殿下在这四年中身堕炼狱,遍历其苦,现在,老衲求世子殿下的责罚!”

赵长安望了望白眉燔然的华南山,万千往事,一时间俱涌上心头:“因因果果,陈陈相循,冤冤相报,何日才是个了局?您走吧,我欠您的,您欠我的,这一刻都了结了。从今往后,您我二人之间再无半分的牵扯。”

宁致远心一沉,就在这一刻,他又看见了赵长安眼中那深入骨髓的痛苦和绝望。众人为让他振作而演的“戏”,虽激发了他的侠义心肠,令他暂时“振作”了一下,可他心魔未除,现在又堕入到不能自拔的沮丧、痛苦和绝望中去了。这可怎么办?

正当他忧心如焚时,这边,章强东殷殷邀请华南山加入四海会。法空问:“为什么?”章强东踌躇了一下:“今晚你把什么都说了,老夫只怕以后那些人不会饶过你!”

不只是他,其余人也都这样想。他助皇帝挑动武林中人自相残杀,虽然毒计才起了个头,他就将邪火烧到了赵长安身上,使得这场灾难没有二十七年前的那次惨烈,但毕竟也还是死了不少的人。且世上人谁愿意被耍猴一样的欺骗玩弄?想那些武林中人一旦得知,原来那块使自己神魂颠倒、利令智昏的传世玉章竟是一场骗局时,愤怒之余,一干山野草民奈何不了高高在上的至尊天子,莫非还不能来找华南山泄恨出气吗?虽他现已改恶从善,但江湖中睚眦必报的人多得是,今夜他离开这里,只怕不出三天就会有噩讯传来。章强东现邀他加入四海会倒是个好法子,只是,以后宁致远头疼的事可就要多了。

宁致远也点头同意:“章伯伯的法子好。华老前辈,您就留在四海会吧!正好,我们护会的堂主还差一个,由您来充任,再合适不过了。”

华南山微笑摇头:“阿弥陀佛,盟主和众檀越的好意,老衲心领了。不过,众檀越请看,”他除下僧帽,露出了头顶的九个香疤,“老衲早已皈依佛门,现在是少林寺达摩堂的弟子,法号仍为法空,不敢再入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