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二合一)(第4/5页)

“不是,她是记者。你们看到的那篇报道,应该就是她发的了。”

黄明明猛地后头,门口却早就已经没有了林舒月跟李老师的身影。

但黄明明却格外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明明对林舒月的喜欢已经从她的一篇篇报道中,变成了崇拜。

她给林舒月的报社写了很多信件,这些信件有的收到了林舒月的回复,有的没有。但林舒月的每一封回信,都被黄明明妥善的保管起来了。

黄明明家境富裕,在上大学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今后要做什么,她家里给她的零用钱,她还没成年,她的父母就给她安排好了以后的财产。她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够过得很好。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黄明明想做一个记者,一个像林舒月一样的记者。

鹏城都市报的地址黄明明熟记于心,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看林舒月长得怎么样。今天这样猝不及防的相遇,让黄明明异常激动。

她想过很多很多种她跟林舒月的相遇,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她大三的时候,她去报社实习,她跟林舒月见面。

她想过林舒月有很多种形象,但她没想到林舒月会那么好看,那么自信,那么年轻,跟她差不多大!

黄明明晕乎乎的,感觉跟中暑一样,但她的内心更加坚定。她也要成为一个像林舒月一样,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人。

·····

林舒月并不知道现实中,有那么一个女孩子,对她那么喜欢,她跟李老师要去走访两家人。其中一家是临时加上的。

她跟林舒月道:“这是院长昨天晚上临时加的,院长说,这家人在上个月刚刚生了一个儿子。”

一听到这个,林舒月就懂了为什么李老师要去看了。会来孤儿院□□的,大多数都是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的。

像这种有了亲生孩子,就对收养的孩子不好的已经屡见不鲜了。爱心孤儿院的孩子都是自身有缺陷的,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被嫌弃。也正是因此,爱心孤儿院会对收养家庭做回访。

“院里有被退回来的孩子吗?”

林舒月朝着李老师说的地址开,又问。

李老师说:“有啊,挺多的,在孤儿院长到成年的孩子,很多都是被退回来的。就拿明年要高考的萱萱跟小柳来说,她们一个是养父养母出了意外走了的,一个是因为亲生父母有了自己的小孩了,不想养他了,给送回来的。”

李老师对此司空见惯,但林舒月听着,却挺难受的。

她们先去那个刚刚生了孩子的人家去看,她们先去周围邻居家做走访,走访完了以后才登门。对于李老师跟林舒月的到来,那家人表现得很开心,孩子去上学去了,但屋内却有不少孩子存在的痕迹。

有挂在墙上的全家福,靠着墙根放着的玩具,也有摆在客厅的角落里了放满书本的书架和还没有收拾好的书桌。

阳台上的晾衣绳上,有不少七八岁孩子跟刚刚出生的孩子的尿布小衫。

种种细节跟林舒月的善恶雷达上的百分之五左右的善恶值,都表示出这家人并没有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就对收养的孩子不好。

李老师跟产妇聊了很长时间,又看了在捏着小拳头睡觉的小婴儿后,才走。

离开时李老师的嘴角都是带着笑容的。

另外一家在平江区,李老师跟林舒月道:“这个□□的家庭,父母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高中老师,家庭条件很好,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很好。他们以前就经常去孤儿院看孩子,本来是没有想□□的,但是父母催得急,还亲自跟着去孤儿院挑,老两口没看上身体有过缺陷的孩子们,就挑中了长得可可爱爱的蒙蒙。”

“做了手续以后,蒙蒙就跟他们回家了。这一年来了,我们去走访了好几次,蒙蒙在他们家生活得很好。上次,胡老师还说,自从有了蒙蒙以后,他们的生活都变得不一样了。”

胡老师就是蒙蒙的养母。

一边说着、聊着,半个小时后,她们就到了平江区一处比较高档的小区,照例是先跟邻居们做完走访后,他们才去敲胡老师家的门。

门是虚掩着的,但是敲门敲了很久,都没有看到有人来开门,隔壁的人家听到敲门声走了出来,李老师放下手,问:“胡老师他们不在家吗?”

邻居跟胡老师家也是多年的老邻居了,都十分熟悉,邻居道:“应该在家吧?蒙蒙前几天身体不舒服,小胡昨晚上还说今天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呢。”

“没人开门吗?”邻居走了过来。

李老师跟林舒月对视一眼,等邻居走过来以后,李老师推开了门,映入眼帘的情景让她情不自禁地发出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