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卷 安倍晴明(第6/12页)

如果以称得上数量庞大、鱼龙混杂的安倍晴明故事集的资料为来源,那么晴明的出生年代可以再上溯百年左右,

其先祖是远渡大唐并在大唐辞世的著名遣唐使安倍仲麻吕。他的父亲并非安倍益材,而是安倍保名。

传说他的母亲是栖居在信田森林里的白狐。据《卧云日记录》所载,晴明自己也是“幻化所生”。

如此一来,民间逸闻变成了传说,又从传说衍化为晴明故事,谱成“谣曲”,进而演变成名为《芦屋道满大内鉴》之类的净琉璃剧。

安倍睛明其人的真实情形到底如何,认真思量,实在是无从捕捉的。

这确实太有趣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其难以捕捉,在讲述平安朝这一独特的时代时,他可以说是位于时代中心的最适当人选。

平安时代,是一个风雅别致而又蒙昧冥暗的时代。

鬼魅也好,世人也好,灵异也罢,都在同样黑暗的氛围中呼吸着。

当时人们还深信,在建筑物及路口的阴暗处,就存在着鬼魂与幽灵。

在平安时代,安倍晴明,打个比方说吧,就是那黑暗当中。悄然发散着钝拙光亮的金色,

是在昏冥之中呼吸着的、微乎其微的金色之光。对此,鬼魅也罢,世人也罢,幽灵也罢。都屏息凝视着。

我脑中浮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从黑暗中抬头望去,天际浮现出一轮清澈的蓝月亮,在月亮旁边,有一片云彩漂浮着,闪烁着光华。

这轮明月。

明月的清辉。

或者那银色的云朵。

就是安倍晴明。

当然,这仅是一种意象,自然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不过,安倍晴明这个人物,每当为他神驱意弛时。不知怎的,在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对此画面,我想再展开两句。

不必以翔实的史料为根据,也不去顾及已经定型的人物形象,只是从鱼龙混杂、为数众多的迷离故事出发加以叙述,

这种方法,对于阴阳师安倍晴明这个空前绝后的人物而言,我以为是再恰当不过的。

据《今昔物语集》记载,安倍晴明年轻时曾师从阴阳师贺茂忠行。在他的门下修行。

贺茂忠行是平安时代闻名遐迩的阴阳师,其子贺茂保宪也很有名。

日本的阴阳道,此后不久即为两大系统所主导,即安倍晴明的土御门家与贺茂保宪的贺茂家。保宪就是另一派的始祖。

晴明与保宪,是贺茂忠行门下的师兄弟。另外还有资料记载,晴明是保宪的弟子,只是其佐证过于疏简,在此从略。

无论如何,安倍晴明当年在贺茂忠行门下修行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

在我的想像中,他是一位肤色白皙、颜面细长、风流蕴藉的美少年。

如芳香般飘逸俊朗的才华,想必正从他的身体里往外奔涌吧。这样的叙述在文理上是通达的。

不过,也许自年轻时起,他就洞明世事,精于彻底遮蔽其卓越才华的处世方策。

即便如此,有时还是无法完全藏匿自己的才华。但随着年事的增长。肯定也会以漠然淡定的神情与流于世故的语调。

跟成年人一起交谈吧。

要完全接受人世间的蒙昧,他到底历练不够,因而对周围头脑鲁钝的成年人,难免吐露一些辛辣之辞吧。

较之孩童的可爱,棱角更为突出的智慧因子,已经隐隐出现在幼小的晴明的外表与眼神里。

那是一个夜晚。

贺茂忠行带着一群弟子,包括年少的晴明在内,驱车前往下京方向。

他乘坐的是牛车。

忠行坐在牛车内,其他人,包括晴明,都是徒步行走。

正值夜阑深更时分。

天空中斜挂着一轮月盘,忠行在牛车中酣然入梦。

牛车轱辘轱辘地在京城的通衢大道上行走。

少年晴明,不经意地朝前方看去,忽然感到一股妖魅之气,类似阴森迷蒙的云气般的东西,在前方滚涌着,正朝这边接近。

认真一看,竟是一大群鬼。

原来遇到百鬼夜行了。

“狰狞厉鬼,直趋车前。”这是古书中的记载。

能看到众鬼靠近的,只有晴明一个人,其他随行之人根本没有觉察。

晴明急急跑到车子旁边,去报告忠行。

“老师,前面有一群鬼魅走过来了。”

贺茂忠行立刻清醒过来。

他撩起车前的帘帷,从帘间的缝隙望去,果然看见前方一群鬼魅正吵吵嚷嚷地远远而来。

“真的是百鬼夜行啊!”忠行喃喃道。

若给鬼卒发现,这里所有的人都性命难保了。

“停车。”

忠行吩咐一声,自己来到车外。

“有鬼魅过来了。”

他把大家集中在车子周围,结成结界,口中念念有词。诵起咒语,形成了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