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三)(第3/4页)

【先是平定了“三峒贼”的叛乱,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了贼首,立下了战功。然后呢,又平定了闽中叛乱,据说“提孤军从竹州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被主帅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④

【朋友们,宋慈不单单是个会写文章的文人,是个法医,还是个能带兵打战的武将呐!】看到这里,李世民叫了一声好,眼神流露出激赏之色。

他就喜欢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才!

而酒楼内,宋慈面对同僚们忽然蜂拥而至的赞赏声依然显得很谦卑:

“当时的情况其实也没那么紧急,我也只是听主帅的吩咐,不过是凑巧立了一些微末的功劳罢了。

不足挂齿。

旁人酸溜溜的:对于他之后青史留名,什么开山鼻祖,什么法医学之父的名头来说,这些可不就是一些微末的功劳吗?

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这会儿,他们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对宋慈的鄙视。

【后来呢,他又当过县令,当

过通判,主要是负责一些民生的问题,比如平抑盐价,整治饥荒等等,到任之处,颇受百姓好评。而宋慈,也就开始慢慢升官。】

【终于,在当官十四年之后,开始提点广东刑狱,8个月里面处理了200多桩积压案件,开始了自己的传奇职业人生。】

【这时候,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五十四岁的宋慈,已经现出了一些老态。

频繁的调动和对本职工作的负责态度,让他两登染上了风霜,唯有那双眼睛依然犀利冷静。

【他之前的人生,虽然也和断案尸检接触过,但并不是主业。人到暮年,忽然之间被换到另外一个赛道上去,相信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有点懵,或者要不就糊弄糊弄得了。但宋慈不一样,他向大夫学习药理学,向老件作学习验尸等解剖学,不仅处理了大量的案件,还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同时完成了《洗冤集录》一书。】

【在这一方面的天赋何其恐怖!】

当上了提点的宋慈依然简朴如初,下属向他递上卷宗。提点大人,这案件的卷宗全部都在这里了。

宋慈翻了翻,皱起了眉,向下属问了几个问题,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很不满意。尸体还在仵作房?

宋慈起身决定自己去看一看。

下属惊慌失色,连忙劝道:“仵作房脏污晦气,恐冲撞了大人,大人无需亲自前往,若有事情吩咐小的一声就行。

宋慈哼了一声,甩袖就走:“看卷宗又能看出什么?”

到了件作房,件作看到这么大一个人物在旁边盯着自己,拿工具的手都有些颤抖。

宋慈看不下去了,眉间的皱纹简直可以夹死苍蝇,最终没忍住,伸手道:“拿来,我来。”【《洗冤集录》的一开篇就对本文的内容写得非常的清楚。】

竖列的文字出现在天幕上: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⑤

【宋慈觉得,搞清案件的关键就在于做好受害人——不管是活的也好,死的也罢的检查验证工作。所以,这就是一本法医的工作指南。

张汤对此有不同意见。

他不是否认宋慈在法医学上的贡献,只是觉得这东西对于断

案来说也并不是那么重要。断案嘛,拿到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口供。

人都是脆弱的,只要严刑拷打,必然会说出真相。

张汤隐秘的瞥了一眼自家皇帝陛下,心里闪过模糊的念头——甚至有的时候,真相都不是那么的重要。

陛下的心思,才是最重要的。

而和张汤不同的是,小件作小吴觉得自己受到了激励。

原来自己的工作那么的重要啊!

他内心其实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匡扶正义啊!只是在现实里被人轻视鄙夷,这点小骄傲就只能一直藏在心底。

但现在,听到连宋慈这样的大官、这样的能人都说查案最重要的是验尸,小仵作竟然一下子变得热血沸腾起来。

就连老吴头这从件作岗上退下来了的,都有点激动。只有吴母叹口气,瞪两人一眼:“有啥用,有啥用!照样找不到好女子成亲,哎!”

【从验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尸体的初检、复检、各种死因等等等等,《洗冤集录》里的这五十三项内容,基本就襄括了法医学的方方面面。】

【而这里面,很多项内容即使是现在的法医学也都在使用,可见他的科学性!】宋慈将一卷案宗放在了桌上。

幕僚问:这起案件已经结案了,提点大人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

宋慈点头:“农夫无缘无故的自杀本就少见,案件的口供与现场勘探也极为模糊,我怀疑里面另有隐情。我想要开棺再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