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可九天揽月(十)(第2/4页)

一行人又聊起那消失的十天,做出了各种猜测,有人竟然扯到了鬼神上面,言之凿凿,颇多揣测。

徐弘祖笑道: “仙画既然现在是在讲历法,那肯定是因为历法上出现了错误,才导致消失了十天。

另一边。

祖冲之和郭守敬隔着不同的时空,几乎是同一时间脱口而出: “我知道了!和闰有关!”

祖眶有些不解,问道: 不是说太阳历没有闰月吗?

祖冲之笑道: “既然月亮的周期如此复杂,那太阳的周期肯定也不会是365天整。就看他们后面是怎么解决的了。

果然,就听到仙画说——

【但是,和根据月亮周期计算的阴历一样,太阳历也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精确的来说是365.2422天。当一年一年过去,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逐渐累积的时候,历法和实际的天时又对不上了。】

1582年。

教皇格利戈里十三世拿着精致的单筒望远镜正在观看着天象。放下望远镜,他的表情有些凝重,旋即就招来了一群红衣主教来议事。

教皇道: 之前有些孩子反应,根据神的旨意进行播种,但是赶不上天时,出现了问题。经过我的观测,我发现历法的确是出现了某种错误,和记载中应有的天象对不上。

神的旨意,指的就是历法的指导。

红衣主教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收到了一些信徒的反馈。看来这并不是一桩孤立的事件。

他们立刻行动起来,翻遍了各种典籍,又召集了教会里的天文学家。最后有人喊起来: “我知道了原因。”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吞了口口水,怯怯的

道: “哥白尼的《日心说》相信众位都看过,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实际上要比365天长一点点。

哥白尼!

四周瞬间陷入到了安静之中。

最后,有一名主教皱眉道: “但我们已经增加了大小月,应该可以抹去这0.25天的差距。”

“但实际0.25天也是不精准的。即使只相差0.001,但从公元前46年到现在1582年,一千多年累积下来,就会形成很大的误差。

教皇沉默了片刻,叹一声: 重新修历吧,这是神的旨意。所有人都低头在胸前画十字。

天文学家们被召集起来,开始根据日心说的数据来重新计算,重新编了历法,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是误差已经累计到了十天。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日历上将这十天抹去。之后的日历再根据我们的新历法来。”教皇采纳了这条建议。

于是,1582年的10月4日后面直接就跳到了10月15日。【这少掉的十天就是这样来的。】

【而根据日心说重新计算出来的新历法,这就是一直用到现在的公历。因为是格里高利教皇下令编写的,因此也被称为“格里高利历”。】

【格里高利后来是怎么解决小数点后面多出来的天数的呢?】

【他设置了“闰年”,每400年设置97个闰年,逢闰年就是366天,比往常多出一天。】【2020年就是闰年,明年2024也是闰年。】

“所以其实这太阳历也不是特别的准,和咱们的阴历差不多嘛。”“就是,就是。”

百姓群中响起了窃窃私语。

大家都觉得扳回了一城,刚才生出来的“自己的东西原来是落后的”那种羞惭感可真是不太好受。

当然了,天文学家们可以明智的看待这两种历法的不同。

李淳风就正在给李世民和众位大臣们解释: “照这样看,太阳历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让农人们知道什么时候种地和收割,不需要二十四节气,比较简单。

但是咱们的阴历加上二十四节气,同样可以做到这个效果。

“这两者并不能说哪个更好,主要是看算得准还是不准。”李淳风

又道, 不过,阴历可以反映出月亮的盈亏朔望。这一点是太阳历做不到的。

李世民和群臣们表示懂了。

所以,关键只在于算术,和方法无关。秦朝,

赢政对胡毋敬冷冷道: “新的历法,就以大秦建朝的那一年开始算起。就用阴阳合历!”

既然他们可以用供奉的神来作为纪元的开端,那他也可以用大秦的建朝之年来作为新历的开端。

那神,大秦子民可不认!

至于后世,只要大秦的兵甲足够勇猛,足够强壮,只要大秦、华夏可以一直屹立在山巅,自然不用管那西方如何想。

或许,到时候改历的就该是他们了。

【现在咱们是公历和农历并行。农历的话,每年都要公布新的信息,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精准到分钟,公布重要的天象时间等等。】

【这个事情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来维护的,所以也被称为“紫金历”。】紫金山天文台的观象台上还有着明朝制造的精美浑仪和各种天文仪器。但是进到里面的展馆,却是全然的现代化设施。一下子就从古代迈入到了现代。斗转星移,日月变幻,这片天文台却依然在星空下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