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要想富,先修路(三)(第2/4页)

至于现代的水泥厂,各种水塔和烟囱林立,看上去规模都非常的大。一袋袋的水泥被运到修路现场后,先用水搅合。

工人已经在路上铺好模具,只要往里面倒搅拌好的水泥浆再压实平整就好了。几天后,这些水泥就凝固干燥了。

【多扯一句,水泥被发明后就立刻受到了追捧,被运用了很多建筑上。但到了后来,钢筋混凝土才是它的终极形态,也是如今基建的基础材料。而这东西居然是一个园艺师发明的!】

法国的一位园艺家正在用水泥砌花坛。

这个花坛早就修建好了,但经过几年后,花坛边已经开裂缺损。

园艺家将边缘的植物先小心的挖出来,然后他看到了这些植物的根部在土壤中盘根错节,直接将一整块泥土都牢牢的固定在自己的根部网系中。

“是不是可以这样处理水泥?加一些钢丝进去?这样就不容易开裂缺损了。”园艺家心中闪过一个这样的念头。

镜头一转,已经到了现代。

各种工地上,钢筋混凝土处处可见,尤其是建造高楼的时候,更是细密。工人在已经做好结构的钢筋网上现浇上水泥混凝土,最终才成为高楼的墙面和楼板。

汉朝。

刘彻好奇的道: 这欧洲的房子,似乎都是用石头制成,极少见到木制。

身边的东方朔才思敏捷: “营造房屋一般因地制宜,恐怕欧洲那边多石材。况且那地方多海水,水汽潮湿,只有石材才能挡得住。

刘彻点点头: 朕还是喜欢大汉的宫室之风。

后世的那些高楼大厦、水泥房屋看着虽也颇有意思,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东方朔道: &

#34;那水泥坚固,可以作为地基,这样房屋更稳。刘彻赞许的道: “爱卿果然聪颖。”

至于水泥的制法,不用他们去记,自有笔吏们奋笔疾书,等到仙画结束之后就会呈上来让刘彻过目。

东方朔倒是生出几分兴趣: “陛下若是准许,微臣倒是想试验一下这些制造水泥的方法。”看上去似乎很有意思的样子。

刘彻袖子一挥: 准了!

比东方朔更激动的自然是阎立本等营造专家,简直激动得要手舞足蹈了。

原来水泥就是这样做成的!阎立本激动得走了两步,这才记起来自己是在殿上不是在自己家里,赶紧停了下来。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问: “阎卿,这水泥大唐可能做出来?”他看到后世修路,就搅拌搅拌然后倒上去,的确是便利许多。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

阎立本道:“陛下,仙画已经将方法道出,自然可以做出来。但……”他迟疑了一下,“若是想要大规模的造水泥,恐怕快不了。

这些东西要研磨成粉,在现在的条件下,就很困难。不是说不能做,只是说会比较慢。

李世民自然也想到了,沉吟一下,最后爽快的道: “先去试试吧。即使慢一点,但总归利大于弊。

确实如此。阎立本赞同道,臣领旨。

李靖作为大唐武神,关注的点有些不同:那些钢筋,可是铁器?

工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粗细不一的钢筋、钢丝。

李靖寻思,既然能够承受得住这么高的一栋楼的力量,这些钢筋的硬度和韧度肯定是很优秀的。

冶铁呀……

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其中隐藏的东西,眼神也变得火热起来。铁器,可是国家安全重要的一环。李世民忍不住道:“若是仙画能展示一下后世冶铁的方式就好了。”

哎,有了一,就想要二,人性就是如此的贪婪。

宋朝。

汴梁城中有商户已经连声问妻子: “我记得咱弟就是在昌南烧瓷?”他问的是妻子的弟弟。

妻子纳闷的道: 你不是知道吗?怎么忽然说起这事儿?

商户兴奋的,但是回看了左右又小声的道: “我猜这水泥日后一定有大用,等我过几天就去昌南找咱弟商议此事。

妻弟这边正好烧瓷,碎瓷之类的东西多得是,还有现场的窑炉。他刚说完,又改了:算了,明天就走。妻子大惊失色: 至于这么着急吗?这可是大商机!算了,你不懂,帮我收拾行李,我明天就走。

做生意,得快!

【沥青就是之前咱们说的柏油路面。】

【沥青分为天然沥青、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不用说了,自然生成,有一些地方会有天然沥青湖。】

【煤焦沥青是提炼了煤之后的产物。之前咱们说的柏油路就是用煤焦沥青来铺的,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对温度敏感,夏天太阳一晒路面就发软。】

盛夏的温度,热浪似乎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虚幻起来。原本笔直的柏油马路也变得扭曲。

有行人直接被变软变粘的沥青路面扯掉了鞋子,飞驶过的车轮黏上了一层黑色的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