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要想富,先修路(三)(第4/4页)

几辆车明明在同一个入口上了立交桥,但出来的时候却是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一个在北,互不干扰。

“我都看晕了!”天幕下有百姓嘟囔道。

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这上面那层真的不会塌吗?房屋可以两层三层,但是古人们很难想象路可以修到那么多层。

有人立刻想到刚刚的钢筋混凝土, 若是用此物修建,应该不会吧。

看上去就很有安全感的样子。

他们怎么知道往哪里走呢?

有小少年立刻道:“我知道!我知道!是之前讲过的什么导航系统。”小孩子接收起新事物来,反倒比大人要更快。

还有人震惊于这立交桥的规模: 这得有多少人多少车才需要这样的路呢?不错,他们的城市规模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十多亿人呢!

哎,人家十多亿人也都能吃饱。

·

【1975年,墨脱公路开工,初步实现了“县县通”工程。】

【2019年,我们开始建造世界上首条超级高速公路,联通杭州、绍兴和宁波。】记者采访工程负责人: “超级高速公路这个概念要怎么理解呢?”负责人道: 首先是最高速度的限制是150公里每小时,从杭州到宁波开车一个小时就能到。

“那不是会很危险?”

这是一条信息化公路,我们建立了智能云控平台,可以精准定位,车路协同。并且有着预警系统,计划中是可以实现‘零死亡’。甚至后续还可以对接无人驾驶技术。

“另外你看我们这个路面,负责人指着大屏幕, 路面是铺设了光伏发电板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做到边跑边充电。

【当然,更要提的是,1999年,我们开始了“村村通”工程。顾名思义,连接每一个村。当然,这个工程除了公路之外,还包括了电力、水力和各种网络。】

【虽然现在还没有百分百的实现,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可以看到成果。】如果说将华夏的每一个县在地图上标出来,可以看到一个个红点。那么将华夏的每一个村标出来,那整个地图将只剩下红色。放大再放大,才能看到连接每一个村的道路。

它们在地图上显得密密麻麻,而在现实中,坚固整洁,即使是地处偏远的乡村,也有了对外的坦途,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多。

如今的农村居民出门,同样可以叫滴滴、坐公交、和自己骑电动车,快速安全。

生活中一打开水管,洁净的自来水就出来了,很多地方还安装了冲水的马桶以及淋雨花洒。拿出手机,信号满格,还有WIFI。

是每一个村都有这么好的路吗?府学里的年轻学子们正在讨论。

有人不信:“山村里,那种深山里的肯定没有吧?若是那村子里只住了十几个人,难道也为了那十几个人专门修一条路不成?

不错,这也太浪费了。

所以仙画没说这工程已经完成。府学的博士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想来也是先把人口集中的村落修起来。

他话锋一转: “我倒是想问问你们,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学子们一愣: ……先生说的是什么情况?

“若是有一村落,只住了二十个人,那到底要不要为了他们修路?如果不修,那这二十个人该如何处理?”博士拍一拍手中书卷, 这个就作为你们本月策论的题目吧。

学子们傻眼了:....

继而又响起了激烈的争论声。

民间的其他人,除了羡慕后世农村交通的便利性之外,更是对里面出现的各种生活物件感到好奇。

大唐将作监的工匠们眼睛一亮:

这东西好!感觉是某种精妙的机关之术。“可以试试。”

有权贵世家的夫人和贵女看到自来水,尤其是淋浴花洒和冲水的马桶后,简直兴奋至极:

我想要这个!

看上去倒是颇为便利。

而且干净!

为什么这东西一拧开,就有水出来?是如何做到的?有人更是气恼: “哎,咱们生活得还不如后世的农人!”

想想就觉得,好气啊!

【1949年,我们的公路仅8.1万公里。2022年,我们的公路通车里程有535万公里!】

【而铁路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高铁4.2万公里。】

【谁能想到,就在一百多年前,当铁路这个东西出现在华夏的大地上时,竟然被食古不化的清廷认为是洪水猛

兽,甚至是扰乱华夏风水的恶毒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