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十一)(第2/4页)

但同样有一些顽固的保守的,或者是贫穷的家庭,会选择让她们待在家里。

“我若是有钱,肯定是我儿去读,他那么聪明,肯定能考出个功名来。至于那几个小丫头片子,赔钱货,有什么好读的!”

在他说出自己儿子聪明的时候,旁边的人脸上都露出微妙的神色。

“要是学校提供午膳,你也不送她们去读?”

那男人眼睛一瞪:“你当我是傻的?要都去读了,家里的农活谁来干?!你嘴皮子一碰,说得倒是轻巧,也不见你来给我家干活!”

他骂骂咧咧。

在他身后,几个小女孩低下头,眼神带着懵懂和一些麻木,毫不在乎的表情,但如果再往下看,就能发现有人放在身侧的手,揪紧了衣服,显然内心也并不平静……

【所幸,我们还是有很多人正在关注山

区和农村失学女童这个群体,

并且专门为她们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一群穿着红色校服的女孩子正在操场上跑步。

一边跑一边用洪亮的声音背诵着她们的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群山之间,天地之间。

镜头一转,定格在旁边一位梳着朴素短发、面容严肃中带着慈爱的中年女性身上。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只招收来自于当地的贫困女学生。】

【它由时代楷模张桂梅张校长所创立。】

张校长面对镜头道:“我就是希望她们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时,我刚调到华坪来任教,就发现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后来我一个一个的去家访,发现她们要不就是被家里人给早早的嫁出去了,要不就是出去打工了。”

“但你说,没学历,没什么文化,出去打工能有什么好前途呢?无非就是又重复老一辈的路。”

她回忆自己去家访的一次。

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抱着她哭:“张老师,我不想嫁人,我想要读书。”

张校长细问下才知道,女孩的父母为了三万块钱的彩礼把她的婚姻给“卖”出去了。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2001年的时候,我当了华坪县福利院的院长。在里面看到了很多被遗弃的女孩儿,就发现,每一个孤儿的背后其实都有个悲剧性的母亲。”

“当那些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女孩儿,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只能被裹挟着匆匆的进入到社会和婚姻,她们会成为低素质的母亲,然后培养出低素质的下一代,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小学和初中有国家兜底,所以相对还好一些,但高中需要自己交学费,很多女孩儿即使考上了,家里也不会让她们去上。”

“我想让她们在知识里拯救自己的命运。”

张桂梅校长想办一所免费的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儿都能读书。

【拿出自己的存款,找教育局,甚至是打印出自己的各种证件在街头募捐,历尽艰辛,华坪女高终于被张校长艰难的建立起来了。】

【它成为了当地失学女童在黑暗里的灯塔。】……

女孩们背诵校训的声音回响在各个时空里,即使这段已经过去,但似乎所有人都还能听到天地之间的回响。

清朗、洪亮、大声、坚定。

无数的女性不知不觉都站了起来,似乎有一种力量让她们无法再安然的躺着或者是坐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她们开始喃喃的跟着重复,一遍又一遍。

孙英娘、马瀛蓬、王婉清、鲍姑……她们的眼睛闪亮,不住的在心中琢磨这段话中的深意。

魏晋。

谢道韫长长的呼出一口气,终于坐了下来,脸上还带着还未完全消逝的震撼以及疑惑。

她身边的侍女笑道:“这段话丝毫不押韵,也全无古意,但不知为何,听上去却让人觉得过耳不忘。”

谢道韫缓缓的点头,轻叹一声:“用韵脚和古意来评价它,未免有些小气。”

这段话虽然白,但是其中蕴含的力量以及站在高山之巅俯视和睥睨世间的高傲与霸气,却是如此的强大。如果她是在其他的场合听到这段话,或许会认为这描述的是一位伟男子,但没想到,这段话却是从一群女孩子口中说出来的。

而且,这居然是女校的校训!

这才是让谢道韫觉得震撼,甚至手臂上不受控制的冒出了鸡皮疙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