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十一)(第3/4页)

她在心中又默念了一遍,闭上眼,嘴角忽而往上翘起。

是啊!

凭什么男人就是高山,而女人就是依附于他的溪流?不不,女人甚至都不能算是溪流,而仅仅只是溪流边的一丛在风中摇曳的蒲草。

女人为什么就不能也是傲视群峰的高山,就不能也是人杰呢?

谢道韫睁开眼,眼中有着欢喜的光。

她觉得自己想通了一些事情,从此心中大道尽是坦途。

武周。

武则天原本是斜斜的靠在软枕上看着仙画的,此时也逐渐变成了正襟危坐的姿势。

“此人若是在大周,朕必许她高官厚禄。”她感慨道。

太平公主加了一句:“恐怕在民间是要被供奉长生牌位的。”

能吃饱饭,能看得起病,能有书读,民间之百姓无非也就是盼着这些,谁能做到,对他们来说谁就是活菩萨。

太平眼中闪过深思。

“母亲,”她对武则天道,“如今的女校招收的都是朝中百官和世家大族之女,几年运作,儿臣也已有些经验。”

武则天看她一眼:“你直说吧。”

太平道:“我想将女学的经验推广到各州县。”

针对贫困女性这一条她暂时做不到,但扩大女学的规模她觉得是可以试一试的。

武则天并不直接应诺:“明日可放朝会上讨论。”她抚摸了一下女儿的云鬓,提醒她:“你准备好了吗?将会有无数的老顽固和卫道士们跳出来和你争辩。”

太平挑起眉:“我不怕。”

武则天嘴边露出微笑,点点头:“很好。”

除了皇宫,在其余各地的深宅府邸之中,也有很多贵夫人忍不住道:“若是能有此女校,有如这位张校长这样的人,我必定是要捐钱的。”

行善积德,而且这位张校长,看着就让人觉得尊重并且信任。

“不错,谁说咱们女人就不能

读书?我偏要!”

有性格比较活泼,

脑子里主意也比较多的,

甚至提出来:“咱们不妨也学学这张校长,也成立一个女校,若是真能办成,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办学,本来就是格调很高的一件事,在众人看来也都是赞赏更多的。

如今朝廷已经有官方的女校,即便她们再开女校,也不会引来什么非议。

她这番话说出来,倒是引得一些人附和:“这个主意好,我也觉得咱们可以试试。我先捐个五百两。”

“我最近手头紧,但三百两还是可以拿出来的。”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捐款,几下子就拿出了一大笔办学善款。

如此这般,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一些时空中倒是冒出来了不少后来赫赫有名的女校。

这是后话。

秦朝。

嬴政对于女校已有安排,他吩咐身后笔吏记下:“先于咸阳设置,若无问题,则在各郡县推行。”

一般来说,这就已经是他的定论了,只要不是群臣大规模反对,就只待拟旨。

士卿群臣并无不从。

他们刚刚已经辩论过一轮了。

聪明的已经打算把家中女孩送进去了,而保守的也被人斥责:“低素质的母亲养出低素质的孩子,你难道也想让大秦陷入到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吗?”

诘问的人自然就闭嘴了。

嬴政对斥责的人露出淡淡的满意之色。

大秦的人口数量本来就比不上后世,而女人又占据了其中的一半,连女兵士都有,让女人上学似乎也并不是什么不能容忍的事情。

况且,自他抛弃了愚民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后,他现在对“提高国民素质”这件事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是低素质的母亲养出低素质的孩子,那的确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大秦之未来计,女人也该读书认字才好……

【华坪女高实行“红色教育”,管理严格,讲究吃苦奉献,但同样也不乏温情。】

五点半,喇叭声响起,女孩子们就要爬起来开始晨读。

稍有磨蹭,就能听到张校长的声音时不时的在小喇叭里响起,并不温柔,反而是严厉的:“傻丫头,快点儿!”

她们穿着红色的校服,仿佛雪中傲然开放的红梅。

她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在操场上一起跑步,一起□□歌,一起上思政课,留给吃饭的时间都只有十五分钟。

直到深夜,才回到宿舍。

而张校长,从早到晚,都会在一旁陪伴。她甚至也住在学生宿舍里面,不顾自己病痛渐重的身体。

【在一开始,即使是中考分数没过线,但只要你愿意学愿意读书,也能进去继续读书。】

【第一届入学的学生中考成绩普遍不好,张校长对那分数都有些愁,但三年后,她们的高考成绩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个女孩子考上了一本。】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