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治蝗(第4/4页)

但程怀章想着或许有一日能够实现,便一直记着。

除了治煌,程怀章还翻阅徐光启的农书,天天泡在地里与老农交谈,俨然忘了他是个什么官了,还出银子改良了出了深耕犁、捕虫车。

等到了秋收时,江南三省虽遭蝗灾,却仍旧收获了与平年相差无几的粮食,没有饥荒,没有流民,今年的钱粮赋税也没有受影响,这消息立刻就传到了京城,让早早就得知江南道生蝗灾已经做好赈灾准备的康熙都惊呆了。

而赵申禾没有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在这次治蝗出力的所有官员他都记下了名字,写了一本厚厚的折子递到了京师。

首功自然是率先发现了蝗虫卵,又献上治蝗之法的程怀章。

真正让康熙动心的自然是随着这折子进上来的《治蝗略》一书,这本书里的治蝗法子更加完备、详尽,因为这都是程婉蕴与程怀章、乃至程世福多年在歙县治蝗实地得来的经验,当初程婉蕴也只知道牧鸡牧鸭能吃蝗虫,毕竟后世也用这样法子,但新闻上不会讲那么细,具体一只鸡鸭能吃多少?多大的地放多少鸡鸭才不会连庄稼一起被吃掉、踩踏?这里头都有学问,所以是一年一与蝗虫斗争下来后,不断改进、总结得来的法子。要知道宋朝就知道养鸭子能吃蝗虫了,但历经多次战火、改朝换代后,随着老人去世,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如今清朝的治蝗法子最终还是靠人力巨多。

有这样一本详尽的治蝗书,是很难得的。

最让康熙意识到价值的当然是最后那印楝素的制备法子,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做出来以后蝗虫还有何畏惧?不说蝗虫,就连其他虫害都一起除了!这是千秋万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今大清的人口已经越来越多了,但粮食却始终都不够吃,以后若是可以将庄稼的病虫害抑制住,便可多收获好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治蝗略上含糊地写着可从烧酒技艺中提炼出有机溶液,康熙立刻就命会酿酒的工匠去做这件事,并让弘晳写信给莱布尼茨询问这有机溶液的事,西方能从金鸡纳树中析离出金鸡纳,制成治疗痢疾的神药,那这印楝素想来也是差不多的东西,不管是多少年、费多少银钱和功夫,他都愿意做!康熙还觉着,既然古书中有记载,古人一定是做成了的,只是这做法如今失传了而已,没道理以前能做成,今儿就再研制不成了。

也是在这一刻,康熙下定决心要晋程佳氏为太子嫔了。

赵申乔是个机灵的人,他将程怀章对他讲述这本书的来源一五一十地写进了折子里,并没有隐瞒程婉蕴的名字,他大约能猜到太子爷把程怀章放在他身边的原因,大约正是打着让他能升得快一些,回头才能加恩到程佳侧福晋头上,那这次不就是个绝佳的机会吗?若这功劳本就有程佳氏一份,皇上自然愿意开恩。

投桃报李,赵申乔是清官不假,但不迂腐,更不傻,否则也搭不上李光地。

因此,第一次,程婉蕴没有因为是个女人,而被抹去了功绩。她在治蝗上的付出,也没有被漠视,终于隔了十几年的光阴,这些努力与善意终究回报到了她自个的身上。

康熙对外并没有公布这件事,放出消息是程怀章居功甚伟才加恩的程佳氏,这也是为了东宫好,省得有些不开眼的东西来攻讦程佳氏不守妇德、干预地方政事,或是怀疑她写的东西是否可靠之流,从而把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是世人对女子的偏见,哪怕女子做得再好,也会被质疑与否认,甚至因为知道是女子写的书从而就弃而不用了也有。

但康熙心底里记着程婉蕴的好处,他是难得不大低估女子的皇帝,因他是太皇太后教养长大,他深知当家妇人若是明理、聪慧、坚韧,那么这个家往后也差不了。

再看程佳氏教养出来的几个孩子,康熙心里暗暗点头。

这个位置给了她……就……就给了吧!

#

临近年关,上书房的小皇子小皇孙们也要放假了,今儿是最后一日课。

弘晳和弘暄也正是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知道自家额娘正式接受册封礼成了太子嫔的。

那会儿,他们正跟直郡王的长子弘昱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