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关押(第3/5页)

可是,太子又为何要这么做呢?他明明什么都不做,老八也奈何不了他,如今倒把身边亲近的兄弟、臣子都牵扯进来,得不偿失啊!难不成是老大做的?他看不惯老八,素来与太子也不和,是不是想借此诬陷太子、把兄弟们都搞垮了,好自己上位!

明珠死了,老大失了智囊,他有这么聪明吗?康熙防备老大防备得紧,老大虽然把持着兵部,康熙却从来不用他的人护卫,一向都让他带人打前哨、断后或是在外围巡视,他很难接近里头的侍卫,而且一手臭字,怎么伪造十三的字?还是老八……老八字也写得不好,但他手里能人异士众多,寻个擅长仿字的幕僚又有何难?何况老大言之凿凿,只怕那留容道士在身边相面算命之事他脱不了干系,又爱邀买人心,他做出这种事来,也不奇怪。

康熙心里转过无数的心思,一面命人立刻去掉克图阿哈尼堪,让他带兵到木兰护驾,一面让人狠狠审问托合齐和隆科多。他已经命鄂伦岱换防到外头,结果这混账拖了那么久都没走!他到底想做什么?还是说……他到底在等什么?

不管怎么想,今日之事却和他几个儿子都脱不开干系,撇开太子不说,老大、老四、老八、老十三、老十四都是他最倚重的几个孩子,正因为他们各有能干的地方,他才会将不同的差事都放到他们身上,他不想像前明那样将藩王当猪圈养,养出来一群尾大不掉、只知耗费国库的傻子,他的儿子他各个都好好培养,也教他们忠君爱国的道理,给了他们机会参与朝政。

康熙原本想得很好,他想撇开满洲那群勋贵,以后他不需要什么辅政大臣,他有自己的儿子辅佐朝政就是,就像竭力辅佐成王的周公!可惜,他的儿子们没有这样的仁心,反倒生出了一堆反骨!一个个都盯着他身下的位置,一个个都盼着他这个父皇早死,个个欺君罔上,都是混账!

这木兰是决意呆不得了,托合齐也好,鄂伦岱也好,隆科多也好,他一个都不信了。克图阿哈尼堪一到,康熙就决定要回热河去,等热河的兵防都安顿好了,康熙好歹是统御天下四十多年的人,论权谋,明珠死后谁也比不上他,他心念回转之间就已经有了纠察真凶的法子,这才下旨召集所有皇子,连远在张家口行宫的太子也不顾病情一并叫过来。

热河行宫里都是他亲领的上三旗官兵,克图阿哈尼堪是太皇太后留给他的老人额尔克图的孙子,这人从不跟任何皇子来往,康熙这才放心让他继任他祖父的镶黄旗都统之位。

他要把所有儿子都压在热河行宫,封了他们的耳目,这样他们不论谁有反心,也掀不出波浪来。康熙如今是谁也不信了,即便是太子……即便是太子……

平日里保成孝顺至极,一日三餐早晚问安没有落下的,尤其有段日子对他格外黏腻,保成不争不抢,让康熙渐渐都忘了他身边围了多少人,如今托合齐这一张绢纸,却像撕开那层父子亲厚的薄膜一般,让康熙开始在心里盘算细数“太子党”的构成。

老四、老十三就不必说了,连带着他们身后的乌拉那拉氏、兆佳氏也能为太子所用。

老十四如今也倒向了太子,而太子还娶了完颜家的儿媳妇。

马齐那老货平日里与太子并不亲厚,但他这个的女儿嫁给了老十二,李荣保的女儿又已经是弘晳的嫡福晋,富察家跟东宫又怎么撕扯得干净?而借着富察家,老十二向着谁还用多说么,他亲舅舅就是托合齐!这就像一张大网,彻底连起来了……康熙又想到之前胤礽曾请他的示下,想将茉雅奇嫁给托合齐的儿子,当时他还觉着这是一件好事,如今再细想只觉着心都沉下去了。

除了这几个姻亲相连的,还有蒙古准葛尔部、喀尔喀部。

外朝汉臣里,有程家和张家,程家虽还在丁忧,但程怀靖手里握着澳洲水师,假以时日也能得用,满臣里格尔芬、阿尔吉善两兄弟如今专管对外朝番邦那一摊子事。

康熙数完心里便生了疙瘩,太子何时身后有了那么多势力了!随后,他又再一数老大和老八的人,老大在兵部、宗室里威望极重,裕亲王府自始至终都站在他身后,老八则拉拢了朝堂上八成的文臣,身后还站着两个出了皇后的外戚:钮祜禄氏、佟佳氏,他身后还有安亲王府。

宗室里头……保成没人。勋贵里头只有个不上不下的赫舍里氏,如今大半时日都在远洋的大海上,也帮不上他什么忙。(完颜氏、富察氏可都还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勋贵。)

文臣里有张英,如今已经辞官归乡,留下儿子张廷玉、张廷璐在朝堂上,但都不算身居高位。而程家已经丁忧,只留了个程怀靖还在澳洲囤田……还只是个总兵,也算不上什么。这么一看,康熙又觉着太子在朝臣、宗室和勋贵上头的人似乎……很比不过他的兄弟,甚至有点寒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