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风光(第4/5页)

等第一年的收成起来了,再由知县主持推广就好。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都紧张的咽了下口水,“这么多人啊。”

原本这样的官差,有一个出现在永河村,他们全村人都要好生迎接,生怕怠慢了。

如今居然有这么多衙役,要听他们父子俩的话?

其中走出一位打扮不同的,知府介绍道:“这是我特地给你们派的文书,他会记录各个村的情况,分发从永河村换来的良种,若你们需要和家中通信,也可以让他代劳。”

顾璋见此人手中有薄茧,看起来像是出身农家的人,对这位知府多了一丝好感。

起码是个做实事的。

顾璋送顾大根两人上了马车,目送队伍缓缓朝着城外驶去。

顾大根从车窗户钻出头来,朝后用力挥手:“秋娘,我会尽快回来的!”

秋娘只是笑了笑,但顾璋注意到,她耳根有些微微发红。

这边燕老和萧裕、知府也寒暄起来。

知府感慨道:“燕老弟子真是聪慧。”

萧裕点头,显然对此也感同身受。

他从袖口掏出一份公文:“此事已定,这里的事情将会交由知府主管,由学政监督,我不日就要启程回京了,这是我写的奏折,还请燕老指正。”

这是他根据这些日子和顾璋交流得来的体会写的,但他也始终无法窥视根本,故而担心奏折有误。

说是给燕老看,其实还是想让顾璋帮忙看看,免得里面有错漏,到时候在朝堂上说了出来,就不好了。

燕老接过奏折,只是简单看看,就交给了顾璋:“你瞧瞧?萧大人可在奏折里使劲儿夸你。”

他笑着看向自己的小徒弟。

顾璋都被他的笑容弄的有些感到奇怪,难道这奏折有什么古怪?他怎么好像看到了点戏谑的味道?

顾璋接过奏折,翻看。

奏折前面还挺正常,顾璋看了也没问题,但是才翻了一页,画风就有点不对了。

表面上是在说他给出的建议和想法,暗地里却句句在暗含“这想法简直惊艳,从未见过如此惊才绝艳之辈。”

好好的一通奏折,愣是把向来脸皮厚实的顾璋都夸的红了脸。

他不过是因为有上辈子的优势,哪里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他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这个奏折,会有多少人看到?”

燕老看到弟子被夸,当然是浑身舒坦,心中畅快,他笑道:“这样的大事,当然是要在早朝上商议。”

顾璋:“……”

所以,这封奏折,要当着满朝文武念出来吗?

***

萧裕带着奏折回了京城。

他才刚刚到京城,顾璋这边也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他现在是每日都回家的,即使有些晚了,也不会留宿燕府。

毕竟家里男人都走了,就剩女眷在家,就剩他一人,自然要撑起来。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刚走的时候,秋娘和王氏还有些挂心,不太习惯。

缓了几天,就开始琢磨起营生来,每天干劲十足。

顾璋才走到家门口,就闻到了一股醇厚的肉香。

他没忍住直接跑去灶房,探头往里灶里看:“娘!”

“小石头回来了。”秋娘语气里含着笑,给顾璋取下书袋,怕他累着,“都成秀才了,怎么还跟小馋猫似的?”

顾璋半点不羞赧,反而还笑着反问道:“谁说当了秀才,就不能是小馋猫了?”

秋娘笑出来,觉得儿子不仅出息,还像是块饴糖,甜人得很。

顾璋撒娇也没问到灶里是什么,只好乖乖回书房放好书,又出来洗手。

终于等到秋娘说好了,才进灶房帮忙盛饭、端菜。

“娘,你做旋炙了?好香啊!”

和他在外面吃的闻起来就不一样,也不知秋娘是怎么做的。

“我想了好几个营生,但你爹走了,有些就不方便了,先试试这旋炙肉怎么样。”秋娘从灶里的小烤炉中用钩子钩出烤得干香的肉。

“你吃过的好东西多,帮娘试试味道,看看哪种好吃,有没有要改的?”

顾璋围着她打转,见到灶里的小炉子,问道:“这炉子是啥时候买的?怪模怪样的。”

秋娘将肉端出来放在桌上:“前段时间你爹和爷一起做的,等定下来了,再去定个大的。”

浓烈的肉香带着独特的枝柏香气扑面而来,刚刚从灶里取出来的肉,还冒油光滋滋作响。

顾璋咽了咽口水。

他尝了一口,外皮焦香内里汁水充盈,咬一口满嘴喷香,粗犷野蛮的原始香气扑面而来。

“之前你爱吃,咱不是多吃了几次吗?这东西没什么复杂的料,我先照着外面的口味做了出来。”

秋娘解释道:“咱家那边有熏肉的习惯,不过我看府城这边的杂嚼都没这样熏的,就试着加了点枝柏,还加了点我觉得合适的几种有滋味的草药,最后试出来这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