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盛世来25(第3/5页)

顾璋美滋滋。

他就说这些人是口是心非吧?

昨天因为被文武百官判定为“顾璋同党”而生气,还纷纷怒放话说:“再去你府邸上我就不姓×!”“兔子都知道不吃窝边草,你小子专坑身边人!”

今天还是和他站在一队,这不是口是心非是什么!

他这么善良的人,果然吸引的都是善良的大好人啊。

事情最终还是定下了。

连明盛帝也不想朝令夕改,还放弃这么多人才。

看看前十就知道了,虽然女子人数少,但是个个都实力不俗,不容小觑。

这场热闹了大半年,轰轰烈烈的大戏,最终以这样令人惊诧却又好像理所当然的方式结尾。

顾璋也打算收拾收拾结尾了,他带了三年学生已经够够了,生活不能这么一直平淡没有变化,他要去远航,要去自由地浪!

他在学校里挑了挑,譬如荆苍这种并不想为官,而且大蒜素、青霉素制作提取实验正在关键时刻的人,就直接留校,兼任夫子。

留校的挑选一批,都是人情世故太差,或者年纪太小的,日后招新生,维持学校运转,当夫子,批作业……就是他们的活了!

顾璋把这些活甩出去,甩得心安理得。别的他也许不是擅长,当甩手掌柜他称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

出一出嘴皮子,大方向上把控住了,远程看顾一下就好。

等诸多收尾事项安排好之后,这一批能去各地任职的学子,还有两百人左右。

顾璋便去找戎景山这个吏部左侍郎。

戎景山黑脸,企图六亲不认道:“哪有这般放肆的道理?竟然还让他们自己挑选任地!这绝对不行。”

顾璋就和他哥俩好的讲道理,表示你们吏部的人知道他们擅长什么吗?知道技术人员要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才能更好发挥才能,激发灵感吗?要是安排坏了,到了地方也没什么成就,既耽搁了人才,又耽搁了百姓。

他最知道怎么对付戎景山这种责任感超强,又摆着一副六亲不认脸的人了:“那些苦苦盼着天工学子的百姓,满怀期待地等来了人,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结果努力了却失望,没有收获,你想想那场面……”

顾璋说得可怜极了,好像那些百姓被伤透了心,就差哀鸿遍野了。

戎景山听不下去,直接打断他道:“够了。”他去请示行了吧!

明盛帝自然同意,前面那么多都同意了,要是因为最后这点小事闹得没效果,那才让人难受得心痛。

“天工学子要到各地任职了!不是朝廷分配,是学子们自己选自己想去的地方!”

这消息一传开,各地百姓都炸锅了。

他们谁不知道,这三年里,除了顾璋亲自带队去巡视的六个都府之外,就是天工学子的家乡变化最大,受益最多。

有的产量有所提升,有的开了厂房,还有的有了赚钱的行业,那些地方的人日子过得可比原来舒服多了!

当初天工学校招生的时候,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人去,但是最后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人考试留下。

有的地方,倒霉催的一个人都没有留下!

这些地方的百姓,不知道多羡慕!尤其是听说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不上自己地方的百姓,有的买牛了,有的盖房了,一年到头收的粮食比原来多多了,怎么能不羡慕?

发现原本同样水平的商人,因为抓住了天工学子带来的契机,一飞冲天,如今资产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怎么能不眼红?

三年前积极想要当地官员抢顾璋的百姓们,又坐不住的去衙门去找人了。

“大人,天工学子能来我们这儿当官吗?”

“顾大人只有一个,实在是太难求到了,但是天工学子有近两百个,咱们努努力,肯定还是有希望的!”

“是啊,大人,您想想法子,大伙求您了。看看周围都府的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我们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又苦又没滋味。”

被人群围住的衙门口的大人:“……”

难道他不想吗?

天工学子可不是简单的同僚,那是能带来数不清的功绩,日后官途更为通畅的!

他也求贤若渴啊,还恨不得直接把顾璋请来,“大家稍安勿躁,我定会竭尽全力去请天工学子来我县任职。”

各地都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即使是当地有天工学子的,也生怕别人用更好的待遇,更优厚的条件,把人给抢走了。

百姓一着急,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下,把各地官员也都给带着火急火燎了起来。

尤其是确定留任的、或者是多年没能升迁的官员,最是紧迫。

有往天工学校写信的,有让京中好友来说和的,还有定点给某位学子阐述自己执政理念的……手段那是花样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