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船夫(第3/4页)

日子过去,他的微笑就开始同那个渡船夫的相像了,几乎是同样地精神焕发,几乎是同样地充满幸福,同样地由一千条小皱纹燃起,同样地稚气,同样地苍老。许多旅客看到这两个摆渡的在一起,都以为他们是兄弟。黄昏时,他们常常坐在河边的树干上。他们俩静静地谛听水声,对于他们,那并不只是水声,而是生命的声音,神灵的声音,永恒生成的声音。而且,有时在他们聆听河水的当儿,他们俩想着同样的思想,也许是前一天的谈话,或者是旅客中的一位,其命运与境遇,盘踞了他们的心;或者是死亡,或者是他们的童年;而当河流在同一瞬间,告诉他们某件好的事情,他们就彼此相对,两人想着同一思想,为两人对于同一问题的同一解答,感到快乐。

许多旅客感觉到,从渡口和那两个渡船夫那里,有某样东西放射出来。偶尔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个旅人,在注视了摆渡者当中的一个的面孔以后,就开始谈起他的生活和苦恼,忏悔罪过,请求安慰和忠告。有时候,会有人请求准许跟他们度过一个晚上,以便谛听河水。也有过这样的事情,好奇的人,听说有两位贤者、魔术师或圣人住在渡口那里,就来了。那些好奇的人问了许多问题,却没有得到回答。他们既没有找到魔术师,也没有见到贤者。他们只找到两个亲切的老人,状似哑巴,相当的古怪和愚笨。那些好奇的人就笑着说:人们多么愚蠢和轻信啊,竟去传播这种无稽的谣言。

岁月逝去,却没有人去数它们。后来有一天,一些和尚——追随佛陀乔达摩6的人——来求渡河。那两个船夫由他们那里,得知他们正要尽快地回到他们伟大的老师那里去,因为消息传出来说,那位觉行圆满者病得很严重,不久就要脱离凡世而得救。不久以后,又有另一批和尚到达,后来又有一批,而且和尚们和其他大部分旅客,除了乔达摩和他即将来临的死亡之外,什么都不谈。如同人们来自各地,去参加军队的远征或者是帝王的加冕一般,他们像蜂群似的聚集起来,被一块磁石所吸引,去到那伟大的佛陀卧病弥留的地方,到这件大事正在发生以及一个时代的救主就要归于永生的地方。

这个时候,悉达多想了许多有关这位垂死的圣人的事情,他的声音曾激励了成千成万的人,他的声音他也曾听过,他的圣容他也曾敬畏地瞻仰过。他亲切地想到这位圣人,记起了他的得救之道,而微笑地想起在他年轻的时候,向那位觉行圆满者所说的话。他觉得那些都是倨傲而早熟的话。好久好久,他知道他并没有跟乔达摩分开,虽然他不能接受他的教诲。不,一个真正的寻道者,不能接受任何教训,纵令他虔诚地想要找到什么。但是已经找到的人,能够嘉许于任何道路、任何终点;没有东西把他跟其他成千累万,生存于永恒,呼吸着灵气的人隔开。

有一天,很多人正往垂死的佛陀那里去朝拜的时候,那一度是歌女中最漂亮的卡玛拉7也启程了。她早已从以前的生活方式中退下来,将她的花园献给乔达摩的僧侣,求庇护于他的教训,并且归属于依附香客的妇女和施主。听到了乔达摩临终的消息,她就穿上简陋的衣服,带了儿子步行出发。他们到了河边,但是那个孩子很快就累了;他要回家去,他要休息,他要吃东西。他常常愠怒和流泪。卡玛拉得时时跟他停下来。他惯于和她的意志相悖逆。她得喂他,叱责他。他不能了解,为什么他的母亲要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做这种厌烦而困苦的朝圣,去到一个神圣而垂死的陌生人那里。让他死吧——那跟这个男孩有什么相干?

当小悉达多告诉他妈妈他要休息的时候,这两个香客离开华素德伐的渡口不远。卡玛拉自己也累了,而在孩子吃香蕉的当儿,她就蹲在地上,半闭着眼休息。然而,她忽地发出一声痛苦的叫喊。那男孩吓了一跳,望着她,看到她的面孔因恐怖而苍白。从卡玛拉的衣服下面,有一条咬了她的小黑蛇蠕行而去。

他们俩很快地跑去找人。当他们靠近渡口时,卡玛拉崩溃了,没法子再往前走。那男孩大喊救命,同时吻着又抱着他的母亲。她也加入呼叫,一直到声音传到华素德伐那里,那时他正站在渡口边。他很快地来了,把那妇人抱起来,带到船上。孩子跟着他,不久他们就到了茅屋,悉达多站在那里,正在生火。他抬起头来,首先看到那个男孩的脸,使他很奇怪地想到了什么。然后他看到卡玛拉,立刻就认出来了,虽然她已不省人事,躺在那个渡船夫的怀里。那时他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己儿子的面孔,使他想起了什么,他的心就跳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