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从“文章四友”到“吴中四士”(第2/4页)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薛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诗里渲染了友人山斋在炎暑中给人的清凉润泽之感,“日气”二句,描写夏日雷阵雨过后,阳光虽出,但阴云中仍然雷电未散的天气,尤为真切。他的佳句还有很多,如《度石门山》中“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登襄阳城》中,“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等句,笔力横壮,气势壮阔,已有盛唐之音。杜审言在五言律诗方面的造诣对杜甫有直接的影响。

与“文章四友”同时而稍晚的沈佺期和宋之问,在唐代并称为“沈宋”,是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两位诗人。《新唐书·宋之问传》说:“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成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虽然律诗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到李峤“百咏”出现,已经基本成熟,但是沈宋在则天、中宗的宫廷内以诗名并称,律诗数量既多,造诣又高,当时学者以之为宗,所以历来将律诗的定型归功于他们。沈宋也曾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以善写应制诗得武则天赏识。在武周政权崩溃的激变中,与杜审言等一起被流放岭南,写出了一些较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他们两人不但在格律上为盛唐律诗合轨于先,而且在提炼意境方面各有新创,宋之问长于五律,构思很巧,但自然现成。如《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这首诗写于宋之问流放岭南途中。大庾岭是五岭之一,自江西大庾县入广东南雄县。传说大雁南飞,也只是到此为止,而行人南下的路程还十分遥远。二者对比,已写尽贬谪的荒远,然而想到明天走得更远,回头望乡,连今日视为天涯的岭头以及岭上的梅花看起来也会变得亲切。《渡汉江》是一首小诗,写他从贬所回乡时的心情:“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将渐近家乡时惊惧、忧喜的复杂心理凝聚于一个“怯”字,情貌毕现。宋之问在大力创作五律的同时,还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诗体。特别是五言古诗,从初唐以来受到诗歌律化的影响,大多全篇排偶,古意尽失。宋之问有意在五古中恢复汉魏古意,使五古和五律区分开来,这也是他促使五律定型的功绩之一。或许是因为人品不高的缘故,他在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后来王维从他的诗里得到许多启发,连他在蓝田辋川的别业,也被王维买去。宋之问早年写过一些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他又喜爱搜讨幽奇,游览诗的风格类似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在贬谪生涯中,观赏了越州、岭南的山水名胜,一路撷取新奇景物入诗,像“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汉江宴别》)、“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过蛮洞》)、“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经梧州》)、“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早入清远峡》)等,都以鲜丽的色泽描绘出南国风光的特征和情调,形成清绮幽深的特色。

沈佺期和宋之问一样,在贬谪途中写了大量山水诗。他的特色是风格瑰奇,意象缤纷。长篇古体山水诗观察精细,层层皴染,能曲尽山水形状。近体山水诗则大多清新工整、气象宏阔。《夜宿七盘岭》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五律。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这诗从户内独宿的感受写出整个七盘岭春夜遍山绿芜、子规啼鸣、星月近人的景色,境界清朗高远。除了山水诗以外,他也很熟悉南朝乐府中游子思妇的题材。代表作《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将征人与思妇分隔两地、惟有月可共看、惟有两情相同的特点提取出来,通过两地之月和两地之情的相互递换和交错对照,警快地概括了同类内容的诗歌中所包含的主要意蕴。另一首名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题材相同: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是一首七律,从思妇在捣衣时节独对衣料含愁的角度,抒写征人久戍不归、音书断绝的痛苦,将齐梁歌行中边塞与闺中景象两相比照的写法压缩成七律,中间两联对仗,音节流畅,语调和辞藻都富有歌行的装饰美,读来就像一首截断的歌行。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沈佺期七律平仄严密,句法多有新创。如“林中觅草才生蕙,殿里争花并是梅”(《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山鸟初来犹怯啭,林花未发已偷新”(《人日重宴大明宫赐彩楼人胜应制》)等,均以思致清巧、工整自然取胜。可见沈宋不仅在格律形式方面促使律诗更加成熟,而且在意境的凝练、思致的工巧等表现艺术方面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