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南唐词(第3/3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一气而下,直道岁岁花开、年年月满,前视茫茫,不觉厌春秋之长的心情,托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物是人非之感。末二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浩瀚汪洋的一江春水喻难以排遣的愁,自有一股充沛的感情力量奔泻而来。这两句千古传名,贵在奔放而有无尽之意。

李煜对词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把历代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进词体,改变了温韦以来词仅用于应酬、流为艳科的趋向,恢复了词的抒情传统。有的甚至超出了春愁秋恨,直抒亡国之恨,如《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古代传说吴王阖闾墓中埋着几千宝剑,然而随着南唐的灭亡,金剑的壮气已经沉埋在荒草之中,秦淮河边的玉楼瑶殿也只有冷月空照,这种家国之悲使词境转为苍凉悲壮,在五代词里极为罕见。

其次是后主的词风接近唐人绝句,声调谐婉、词意明畅,革除了花间派涂饰、雕琢的流弊,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抓住生活感受中最深刻的方面,动人地把情感表达出来,并能概括出某种人生经验,因而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他在词的语汇创造方面尤有贡献。除以上诸作以外,著名的例子还有《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愁是无形之物,但词人视为可剪可理之物,便把无形变成有形,省略了直接的比喻,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比乱麻乱丝还要难解的离愁。此外,早年的“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蝶恋花》)都是写景抒情的佳句,可见其在词语创造上的功力和才情。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指出词的功能在从配合乐工歌唱变成士大夫抒发人生感慨的转化过程中,李煜起了关键的作用,是很有见地的。

知识点

词的基本形式特点  《敦煌曲子词》  花间词

南唐词  《阳春集》

思考题

1.花间词和南唐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李后主词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 释

〔1〕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参见葛晓音、户仓英美《关于古乐谱和声词配合问题的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3〕攀:拉扯,亲近。大:太。心偏:痴心。

〔4〕者:这。

〔5〕知闻:此处作朋友、相知解。这句是说:薄幸的相知懂得人好心么?

〔6〕满语:原文如此。“满”校作“谩”,意近欺瞒。

〔7〕比拟:准备。

〔8〕小山:指屏风上所画山景。

〔9〕谢家池阁:词意为“谢娘家”,女子所居。

〔10〕颇黎:即玻璃。

〔11〕胜:即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男女都可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12〕香红:指两鬓簪花。

〔13〕参见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