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别立一宗”的稼轩词(第2/5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1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1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题为“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名作〔17〕。这首词借登临怀古抒写英雄失意的深切痛苦。上片以阔大的气象,遒劲的笔力展现出“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景色,将作者的愁思引向遥远的天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的新颖比喻不仅写出了隔江山河之美,而且用移情手法,把作者见山引起的深愁写成无情之山向人献愁供恨,笔致又一变而为妩媚。以下写“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抒情主人公,景色的苍凉黯淡与江南游子飘零的身世、孤寂的处境相映照,而情绪却转为高亢激愤:“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发泄胸中苦闷的动作,使词人因报国无路而焦躁无奈的情态宛然在目。下片用一连串典故抒写自己求田问舍、恐为英雄所笑的心志,以及年光如流、空负壮心的叹息。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玉簪螺髻”相呼应,为这首词慷慨激愤的基调增加了几分妩媚宛转的情致。全篇在平远闲淡的景色描绘中表现出悲壮淋漓的激情,成功地将柔媚、豪放、清新、淡远等多种风格糅为一体,语气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反问,时发牢骚,塑造出诗人复杂的个性形象和痛苦的内心世界。又如《贺新郎》:

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18〕。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题为“别茂嘉十二弟”,为其族弟贬官而作。全篇吸取江淹《别赋》的构思,通过怀古来写人间的各种别情,先以残春时鹈、鹧鸪的凄苦啼声兴起春归之恨,又列叙古代英雄美人辞家去国、铸成千古莫续的恨事,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上片所用昭君出塞、陈皇后居长门、庄姜送归妾等事,借美人失意见疏寄托臣为君弃的苦闷。下片用李陵战败、荆轲刺秦之事,借英雄功名不立寄托壮志未酬的遗恨。上片凄艳悲切,下片壮烈愤激,但一气奔注,跳跃动荡,融合成苍凉沉郁的基调。《沁园春》写归隐之思: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蒪羹鲈鱼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这是辛弃疾为其带湖新居将成而写的一首词。这座新居题为“稼轩”,辛弃疾也就以此为号。“三径”语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词意也是模仿陶渊明归隐之意。但上片连用“怨”、“惊”、“抵死尘埃”、“惊弦”、“骇浪”等语词,把陶渊明“误落尘网中”(《归园田居》)的意思发挥得充满风尘气息,使平静的带湖风光都变成了险象环生的人间幻影。下片则在罗列新居园林的布局和四季花木的安排中,写出隐居在此的闲适和雅趣。上片的险奇狠重更衬托出下片的淡泊优雅。此外,像《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也都是善于将雄放与清新、风流与慷慨统一为完整艺术结构的佳作。

其次,稼轩词继承离骚“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结合婉约派的表现特点,运用和发展了比兴手法:从离骚以来,以比兴寓怨刺一直是我国诗歌的一种重要构思方式。唐代以前,比兴含义比较明确。从杜甫、李商隐以后,比兴愈益富于象征色彩,用意也更含蓄,更讲究比象兴象自身的美感。辛弃疾将这种诗歌表现的传统与婉约派词委婉曲折的特点结合起来,写出了像《摸鱼儿》这样的名作: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19〕?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