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张炎和姜派后继(第3/4页)

他那些抒写亡国之痛的作品,往往在精丽蕴藉中有苍凉激楚之意,即景抒情,备写身世盛衰之感,并不仅以剪红刻翠为工。像《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39〕,草暗斜川〔40〕。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从字面上看,似乎还是感伤春归,但是蔷薇枝头堪怜的残春,西泠桥边的一抹荒烟,都笼罩着无言的悲凉。当年王谢堂上的燕子,见到的只是旧地的深苔荒草,而鸥鸟本来不知世事,如今也有了新愁。可见怕见飞花怕听杜鹃,就不是一般的伤春,而是与家国之春永别的哀愁了。悲慨虽深,而含蓄蕴藉。凄凉幽怨,沉厚之至。其余如《八声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中“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41〕。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高阳台》(古木迷鸦)中“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等,都将故国不堪回首之感写得十分沉痛。张炎词以婉丽空灵为后世词话家所激赏,邓牧《张叔夏词集序》说:“美成、白石逮今脍炙人口。知者谓丽莫如周,赋情或近俚;骚莫若姜,放意或近率。今玉田张君,无二家所短而兼所长。”意思是周邦彦词工丽,但有时写情近于俚俗,姜夔词骚雅,但有时失于草率,只有张炎兼有两家所长而没有两家的缺点。吴梅《词学通论》指出:“玉田词皆雅正,故集中无俚鄙语,且别具忠爱之致。玉田词皆清空,故集中无拙滞语,且又多婉丽之态。……玉田用笔,各极其致,而琢句之工,尤能使意笔俱显。”认为他空灵精警,而功力更深。这些评语基本上得到学界的认同。张炎对元词和清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姜、张而实际接近张炎的更多。但作为南宋词最后的一位大家,宋词的繁荣也以他为标志而结束了。

宋词在花间南唐之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随着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的扩大,词的形式技巧和各种风格流派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吸取了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的表现艺术,在宋代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中就完成了由繁荣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宋亡以后,词的工力殆尽,技巧已穷,形式上已很难再有进展。南宋后期豪放派和婉约派各自把本派的缺陷发展到极端,豪放派流于粗率,婉约派流于细碎,也是促使宋词衰落的原因。此外,北宋词的发展乃是由于使词从官僚士大夫的家宴中解放出来,而南宋词的衰落则是由于清客词人又把它变成少数高人雅士的专利,艺术技巧虽有进步,而群众基础逐渐消失。这就必然要为另一种更有生命力而且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散曲所取代。

知识点

《白石道人歌曲》  《梦窗词》  《须溪词》  《草窗词》

《碧山乐府》  《竹山词》  《山中白云》  张炎《词源》

思考题

1.姜夔咏物词有什么重要特色?与清真词有何区别?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梦窗词》受李贺、李商隐诗的影响?

3.举史达祖和张炎的作品为例,说说姜派词人写景咏物的技巧。

注 释

〔1〕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西侧有竹西亭。

〔2〕春风十里: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3〕杜郎:杜牧。

〔4〕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5〕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6〕铜铺:大门上以铜制作的螺形铺首,安有门环。这句指蟋蟀在大门外叫。

〔7〕诗:指《诗经·风·七月》,在今陕西栒邑、邠县一带,是西周祖先公刘开发的地方。

〔8〕《愁赋》今传庾信集中不载,但宋人集中屡次征引。

〔9〕何逊:齐梁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有《早梅诗》,一名《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10〕隋开皇年间,赵师雄在罗浮山宿于松林中,见一美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天亮后“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