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之路(第2/4页)

秋天开始走向最繁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他将做最后的尝试。也许他会和这个秋天一起,结下一个丰硕的、安慰一生的巨大果实。他期待着,祈祷着,眺望朦胧的山野,流出了泪水。

2

他的计划开始走入更实际的阶段:打量从哪儿出逃。他选择了一个山的陡坡,因为那儿的铁丝网架在了山半腰。当时可能因为架网困难吧,他发现那里的铁丝网已向一边歪去——常年的风雨已摇动了桩子。如果能推倒两个桩子,或在那儿搞开一个豁口,第一步也就成了。那个地方地势险峻,所以他料定看管也松。从脚下到坡地有一些散落的大石块,他可以借其掩护匍匐向前。而通常那些逃跑的人都是向东,借着高高的柳棵灌木来做掩护。其实那里只是看上去安全,实际上越是那样的地方越是被盯得紧。

他现在琢磨的是开始的时间以及所要带走的东西。

一本医药书,就是那个老教授的宝贝;一些纸张、针线、换洗的衣服。还要带一点食物。可是这些东西要全部携出恐怕是难以做到的:它们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地方,而且存放在哪里都会引起怀疑。他散步的时候总是注意有没有可以藏东西的地方。如果塞在一个遮风蔽雨的石块下,并且记住方位,那么到时候就可以顺利取走。他勘察得很细,觉得自己差不多像一个地质学家了。真的,他对那些凸出的岩石越来越感兴趣。

他不断寻找一些理想的角落。可以藏些东西的地方似乎很多:灌木丛、石块……问题是怎样避雨。有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淋水的。可惜哪里也找不到一个塑料袋。由藏东西的地点又想到了一件器具:烧饭的小锅子、一把铁铲。这些可是绝对用得着的——只可惜它们在农场里搞不到;去那些乡间代销点能够买到,但他出逃后不可能马上去乡村,况且自己身无分文。这一切从头一想就让人头疼。

他知道必须把一切可能出现的艰难全部想过。比如不能总吃生冷的食物,那就应该有煮饭的家什。后来他想到了一个搪瓷缸,一阵兴奋。可惜那个缸子太小了一点。最后他才想起:有人给他送饭时常用一个铝制小钵盛汤,它简直就像一个小锅嘛,那是绝对可用的!于是他决心把那个东西带出来。

他开始留意盛饭的器具了。那个铝钵总也没有再端来。有一次它好不容易出现了,他赶紧洗净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可是那个送饭的人要取走上次的餐具,问那个铝钵哪去了,他拉开抽屉说:“在这里,我刚才用它喝水……”怎么获取这个家什成了难题。他想:如果故意留一点饭菜,把它们放在器具里,故意让餐具积多,那样再想法从中留下一两件也许能够成功。

他试着这样做了。送饭的人不高兴。就让他不高兴吧。他终于做成了。

他把那个铝钵藏起,然后让送饭的人把积下的器具带走。那个人噘着嘴很不高兴,胡乱收起来就走了……

一天又一天过去,送饭的人终于没有提及那个铝钵。有一天他装着散步,把那个宝贝放在衣服夹层里。他将其藏入早就寻好的一块岩石下。后来用类似的办法,他又一点点带出了一些东西,如一团线、一根针,还带出了一只半斤装的瓶子,里面是饮用水。接下去就是准备食物。他总是把那些吃剩的馒头和窝头设法晾干,再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写字台的一个角落里,用一个纸袋装起。它们都掰成了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在散步时谨慎地带出。

他在为那个了不起的时刻祈祷。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剩下的事情是搞到那本医书。他想这本书不仅可以在路上消遣,更重要的是将在它的指点下做一个真正的采药人。

他跟那个老教授一次次要求看一下那本书,终于引起了对方的警觉,这人坚拒:“不借不借!”后来他才明白:这家伙是想一人独掌采药技能,这样就可以为人倚重。这也使他明白了,为什么后来约这人出去采药,对方总是推辞。老教授把那本《赤脚医生必备》锁了起来。

曲不得不为这本书苦想办法。他后来想到了蓝玉,就说:他的工作中有时候刚好涉及到一点植物学方面的内容,可惜这里很少那样的书。有一本书也许可以取代,可惜不能用……蓝玉问什么书,他就说了,还说难就难在那人很吝啬,人家不借的。蓝玉说:“这好办!”

只过了一会儿,那本书就摆在曲的面前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让这本书离开自己。

他常常散步的山脚下有一株山楂。他知道当山楂变红的时候,就是苍茫大山发出召唤的时刻了。

时间在迫近。他准备了一根布带,那布带是从铺盖上撕下的。他想在那个时刻用它把裤脚束紧,就像打一个裹腿一样。带行李是做不到的,他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季节,就是因为气候好,吃物多;等天气真的变冷时,他大概也就走出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