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3页)

戴维见无法说服布兰迪撤回申请,又不想生硬否定,他想了想,说:“布兰迪,大家都说我保守,也许是吧。我老了,我的任期也快到了,不想再冒险了。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幕后默默无闻,你想做点什么,我能理解。我给你个建议,绕个圈子吧,你把材料报给总裁求证一下,如果总裁不反对,我就支持你。你告诉总裁,戴维这个老家伙认为这是轻率,你认为这是敏锐,就这样写,是我让你报给总裁的,用我的原话。”

布兰迪的申请虽然没有得戴维主席的批准,但是这个结果也没有让他失去希望。站在戴维的立场,这样处理也是恰当的。

2

几天后,布兰迪接到迪拉诺公司总裁办公室的通知:总裁召见。

迪拉诺公司总部大楼有32年历史,坐落在纽约东河岸边,其间经过两次修缮,仍然保持着简洁、庄重的风格,在摩天大楼林立的建筑群里并不十分招眼。这里与商业区的繁华相比显得很安静,楼前的广场由半米高的栅栏与人行道隔开,广场中央是一个大花池,花池四周是停车的位置。站在这里,远远能望见布鲁克林大桥。

总裁办公室在三楼,在楼梯口处有一个宽敞的候客厅,穿过候客厅是秘书室,再往里才是总裁办公室。布兰迪提前了几分钟来到候客厅,没过多久就轮到接见了,女秘书把他领到总裁办公室门前,拉开门请他进去,然后把门轻轻关上。

布兰迪上前与总裁乔治握了一下手说:“总裁您好!”

乔治说:“请坐。”

乔治50多岁,身材偏瘦,西装在靠背上搭着,敞怀穿一件马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宽大的办公桌上除了文件、电话和其他办公用品,最醒目的就是一只硕大的木雕烟缸和旁边的木制保湿雪茄烟盒,屋里还有一股浓浓的雪茄烟味。

乔治问:“你现在还坚持你的想法吗?”

布兰迪回答:“我坚持。”

乔治和蔼地笑了一下,说:“有市场,讲道理,有新意,符合这三个条件就可以,这个不需要判断。但是满足这三个条件也是需要条件的。如果把需要的条件和已有的条件用数学的方式公约一下,除去公约的部分还剩什么?”

布兰迪说:“就简化到对一个人的判断了,叶子农。”

乔治说:“因此,我把你的报告转给奥布莱恩了,由他处理。你知道,奥布莱恩是情报分析专家,我们需要听听专家的意见,而不是先做决定。奥布莱恩在他的办公室等你,你现在就可以去找他,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

布兰迪起身说:“明白。谢谢总裁!”

这次接见从进门到离开,总共也就1分多钟。

奥布莱恩的办公室在三楼另一端离电梯最远的那间屋子,门上有块不大的牌子,上面写着“第五工作室”,这是总裁高级顾问的别称,了解迪拉诺公司的人都知道,历届在这间屋子工作的人都是对时任总裁的决策有影响力的人物。

布兰迪见房门虚掩着,就轻轻敲了两下门,听到一声“请进”便推门进去,只见奥布莱恩戴着老花镜正在看文件,直到客人进来才放下文件取下眼镜。

布兰迪上前握手:“您好!”

奥布莱恩说:“你好!坐。”

奥布莱恩65岁,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高级官员,情报分析与策划专家,是个有知名度的人物,深邃、博学、敏锐,退休后受聘迪拉诺公司,任美国迪拉诺公司总裁高级顾问。他高高的个子,满头白发,略微有些驼背,刮得干干净净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两条眉毛中间有几道深深的竖纹,那是长期习惯性皱眉所留下的痕迹。他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锐利而又深不见底,这使他不管怎么显得平易近人,都仍然让人有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他是迪拉诺公司为数不多的可以对总裁叫“乔治”而不是“总裁”的人。

奥布莱恩把叶子农的调查报告压在布兰迪的立项申请报告最后一页的上面,又用一本杂志压在调查报告上面,只显出两份报告的日期,说:“从日期上看,调查报告与你的立项申请报告时间仅间隔了两天,也就是星期六、星期天。你就是当天拿到的调查报告,也只是用了两天就完成了申请报告,我不能据此说你轻率,但至少可以说你做出反应很快。”

布兰迪说:“是的,我认为没什么可顾虑的。”

奥布莱恩问:“为什么?”

布兰迪说:“接洽一下,即使不行也不损失什么。”

奥布莱恩说:“能被迪拉诺接洽就意味着规格、评价,于对方是有值的,这种接洽是不能被滥用的。迪拉诺是有形象的牌子,不能靠没完没了掷色子撞个好点。”

布兰迪说:“这一点我考虑到了,我也希望前期接触先局限在我个人,等确定可以立项了再上升到公司行为。但是这很困难,一旦进入实质话题就面临一个开价的问题,我没有得到授权不能开价,开不出价是谈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