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第6/9页)

  时经纬做专题时还亲赴腾冲,拜祭国内现存最大的抗战烈士陵园"国疡墓园",现在提起来仍有些枪然,只是又奇怪陆茗眉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陆茗眉笑声低弱,竟透出一股凄楚之意,"那你一定也知道,解放后有一批败退的国民党军队,从云南越过边境,最终在金三角扎根的事吧?" "嗯哼。"时经纬也喝了点酒,脑子却还清醒着。他忽然想起来,明爱华最出名的一本纪实小说《潜伏金三角》,讲的正是这一段历史。

  约十五六年前,金三角的一文军事武装势力花高价从云南请中文教师回金三角的学校,明爱华趁此机会伪造履历,潜入金三角达两年之久,回国后根据那段经历和亲身访问的资料,写成纪实小说《潜伏金三角》。传闻她中途曾被当做奸细囚禁过,后来又不知何故被放归。

  当时这本书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外人能深入金三角如此之久,又能将金三角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全面客观地向外界展示。后来缅甸政府军再次向金三角发动攻击,该武装势力被迫投降,据说明爱华还曾参与斡旋。也是这样的经历,一举奠定明爱华在报社内不可撼动的地位。时经纬想陆茗眉对自己母亲的这点了解应该还是有的,便没有插嘴,静静地听她继续说下去。

  "故事的主角,不止一个人,"陆茗眉声若游丝,仿佛一触即新,"第一个,是参加过远征军的国民党军官,他两次进入缅甸,第一次是打日本人,第二次……是败逃。一九四九年,几干残兵拖家带口越过国境,在瘴气丛生野兽成群的原始森林里落脚。金三角当时还很原始,有大大小小的土司,土司们打不过有现代武器的军队,就上授缅甸政府,这样打来打去,双方损失惨重,最后又谈和。当地土司不想再打下去,又害怕现代武器,就想出了联姻的办法—— 跟我们原来和亲似的。这个军官,就是当时选出来和土司女儿联姻的人,他不愿意,因为他有未婚妻在江西。原以为打完仗就可以回家结婚,没想到这一仗打下来……他一辈子也没有再回到故乡。" "那他娶了土司的女儿没有?"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要给当地土司吃颗定心丸,要让兄弟们能过几天安稳日子,他只好娶土司的女儿,后来还生了个儿子。他的未婚妻在国内等不到他的消息,以为他死了……几午后也另外嫁人,生了个女儿。" "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再见过面吗?" "没有。"时经纬其实见多这样的故事,怔然良久后叹道,"不见也好,好在彼此都有新生活。"他想起解放战争后失利的国民党军队赴台时,不少人就遗留下妻子儿女在大陆,后来发现返乡无望,又在台湾娶妻生子。再后来两岸开放探亲,很多人才发现大陆的老婆还含辛茹苦地带着孩于等自己回来。

  这种状况和陆茗眉所讲的故事,哪一种更悲凉?

  "这名军官未婚妻的女儿,后来成为一名很有名的记者,很用功……用现在的话说,是很搏,搏得可以不要命、不要家庭、不要丈夫女儿。九十年代初,金三角的毒品交易猖撅,周边各国都派出缉毒部队。这位记者骂信富贵险中求,孤身探入金三角,潜伏两竿,被当地人识破,关押起来。"时经纬唇边原本就浅淡的笑容,顿时僵在嘴角,他袖子上有些湿润,连同浑身都僵硬起来,却不得不维持这样僵硬的姿势,一动不动。

  不用陆茗眉再说,他已知道那记者是谁。

  "也许这就叫某某中自有天意吧,那个地区的将军,见到一个……见到一个和自己父亲临死前还摄在手里的怀表里的照片……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他们之间后来发生过什么事情,除了女记者本人,再没有别人知道。她活着回来了,写出一本关于金三角的书,没多久,缅甸政府军攻入金三角,那位将军战败投降,被缅旬政府软禁。"很多事情是不用细说的,时经纬了解过颇多关于金三角的贷料,那地方交通闭塞,寻常人根本进不去。当地人拒绝周边国家政府的统治,自称是掸邦人,大大小小的武装势力不少,几十年来一直让临近的缅甸、泰国等政府头痛不已。尤其是缅甸,曾多

  次诱捕这些武装力量的首领,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将军,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因为交通不便,许多在国际上大名鼎鼎的毒枭,迄今为止人们连他们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陆茗眉口中的将军,当是那位军官和土司女儿联姻后生的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