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 东汉和帝熹皇后邓绥(第5/7页)

邓绥登上权力最高位置之后,就一反做皇后期间坚持抑制后族的态度,大封邓氏外戚,接手要害部门,掌握重大权力。如长兄邓骘从一个中级武将直接提拔为上蔡侯、车骑将军,待遇等同三公,成为百官之长并掌管兵权;弟弟黄门侍郎邓悝则为虎贲中郎将,与邓骘在掌握军权上相呼应;另外两位兄弟邓弘、邓阊都晋封为侍中,统率文官。而对于其他重臣,则加强了监视和襟绊,如太傅张禹就被下旨令他留宿禁宫,五天才许回家一次。

除了积极加强权力控制之外,邓绥在政治上所发布的一系列诏令,显得如此成熟而有针对性,也是令人吃惊的。人们想象不出来,为何一个在深宫之中从未接触过政治的女人,表现得比一个老手更能干。

人们或者忘记了,邓绥年轻,她身后的班昭却已经不年轻了,邓绥虽然没有接触过政治,但是整个汉代政治,历代帝王的成败优劣,以及目前朝政的利弊,却都早在班昭的脑子里了。

虽然说邓绥已经是东汉最厉害的女主了,但是有件事却很有趣,原本是辅佐她的两个助手,在后世的名声比她更响亮。一个是写了《汉书》的班昭,另一个则是——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

蔡伦身为宦官,造纸不在他的工作范围内,他能够这么一脑门子地钻研进去,对找出可以取代竹简的轻便文具如此重视,也许是因为他也看过太多太多的书了,对竹简的不方便有切肤之痛。另外,这是否也说明,蔡伦本身的才学也很高,只是被造纸术这种太过响亮的功绩给盖过了。但是蔡伦之所以能够掌权封侯,并不是因为他的发明,而是因为他多年来在邓绥掌权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政治作用。

有两大名垂青史的牛人相助,再加上邓氏家族的助力和其他种种综合因素以及本人的高素质,邓绥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想而知。

在刚执政的几个月里,针对当时的国力不足,针对当时各级的浪费奢侈,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她下发诏令,削减太官、导管、尚方、内署的各种御用衣服车马、珍肴美味和各色奢靡富丽的用品;把太官、汤官的固定费用由每年将近二万万钱削减至数千万钱;把各郡、各封国的贡物,都将数量削减一半以上;把上林苑的猎鹰、猎犬全部卖掉;各地离宫、别馆所储备的存米、干粮、薪柴、木炭,也一律下令减少。

这一举措,大大缓解了财政困难,也对天下官吏起到了表率作用。

但精兵简政,压缩经费,一定会招致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于是邓绥为减少政治敌对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示恩施惠的政策:她下诏赦免了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以来因罪囚禁者,包括前朝明帝、章帝被废黜的皇后马、窦二家都宽赦为平民。邓绥又提倡教化,重祭祀兴学府,并重修五经诸史,当时重修经史的主持人,就是造纸发明者蔡伦。如此种种,深赢得士大夫之心。

甚至对于官员的私心,她也十分清楚,并下旨重斥说:“水灾为患,各级官员粉饰太平,妄求政绩,隐灾报喜,藏忧生患。农田毁坏报成垦田增加,百姓流散报成是增加户口,隐瞒罪案纵容凶徒,任用私党滥用权力,令得百姓受祸。京官外官勾结,不知畏天不知愧人……”并下旨责成二千石以上高官必须对此负责,一时群臣畏服。

邓绥并且亲自过问重案,甚至审出了几件著名的冤狱,又下旨遣散宫中的许多宫人,以及赦免众多因罪没入官中的贵族子弟,如此市恩,一时间人人称颂。

除了做出显著的政绩之外,邓绥那极其强烈的权力欲,也和她的政绩一样强悍。

那被她选中的小皇帝刘隆,才八个月就去世了,即殇帝。当初她以“痼疾”而被剔除的刘胜,却还活得健健康康的,可见当初那个理由的牵强。可是就算刘隆死了,刘胜也同样没机会,因为邓绥不会再给他机会。早在刘隆刚继位的时候,邓绥已经选好后备,在诸王各返封地时,她把刘肇的兄弟前废太子刘庆十三岁的儿子刘诂留了下来,此时便推出刘诂立为新皇帝,即为安帝,由邓绥继续执掌大权。

当然,对此自然有朝臣宗室会表示不满,然而邓绥当初自己在内心已经经历过进与退的挣扎,在永元十四年她即将被立为皇后之后,她曾经内心天人交战,病过一场。自那时候起,她确立了自己的心理定位,此后她行事,很难再被任何人和事所干扰影响。

刘诂初登基,朝中重臣三公之一周章对邓绥的专权不服,想要秘密发动政变,废邓绥拥立刘胜为帝,事情未遂,邓绥镇压叛乱,借此大肆清除异己,牵连极广也毫不手软。

随着小皇帝刘诂渐渐长大,邓绥手握重权仍不放手,她的亲弟弟邓康劝其还政,勃然大怒的邓绥也同样不给情面,将这个唱反调的弟弟严加惩处,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