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凌空 女皇武则天(第6/7页)

小人永远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他绝对会把君子拖入污水中,让你也惹一身骚。一个嚣张的小人背后,也许有一双支持他的手,在鼓励说:“没关系,你只管放胆去干,有事我来收拾。”于是乎明崇俨更加忘乎所以,横行招摇,他自为为比太子更高明,比皇帝更聪明,比皇后更有胆量。然而他却不知道,他的主子将他放在这样一个位置上,让他说出这样的话来时,已经将他当作一个死人。

武则天抛出明崇俨作武器,心底未必不是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儿子李贤会在孤立无援中,在四面楚歌中,在被毁谤到无地容身时,向她这个母亲臣服。到时候,明崇俨的脑袋就会成为母子和好的礼物。然而,深知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的李贤,选择了更加沉默的对抗,他和母亲更行更远了。

这时候,东宫开始响起李贤所著的《黄台瓜赋》:“摘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李贤以这样一种倔强的姿态向母亲回复:“你不是要动手吗,那就来吧,小心摘绝抱蔓归吧!”

武则天被激怒了——小子我还没动手呢,你就这态度了。“看来,贤不能继续做太子了。”望着东宫的方向,武则天沉沉地下定了决心。

调露元年,在李贤做了五年多的皇太子后,皇朝的大红人预言家明崇俨,被人暗杀于洛阳大街上。帝后震怒,立刻派出高官,展开大搜查,势必要将杀人凶手捉拿到案。一时间纷纷扰扰,牵连极广,许多人都因此被抓入狱中,屈打成招,但是始终追查不到真正的凶手何在。

追来查去,直查了半年仍无头绪,大家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太子李贤,明崇俨在朝中得罪的地位最高的人就是太子李贤,只有他有能力有动机,也只有罪犯藏在官员们不敢搜查的东宫,才会在全城搜查的情况下仍找不到凶手。

于是报告递到李治面前,太子李贤暗杀朝廷大臣,乱搞同性恋,东宫能不能搜搜看?一直被头痛病长久折磨着,荒于朝政疏于见子的李治听到这情况也是吃了一惊,太子养孪童,从重处来说,就是坏人伦,的确很容易在政治上被人攻击,他的哥哥李承乾当年就是因为养孪童而失欢于太宗,从而企图发动政变而被废;做太子的含私怨杀大臣,难为人君,也是容易被人攻击的罪名。他想阻止,但是一时找不到阻止的理由,转而又释然,如果没有,免了太子的嫌疑;就算有,那么交出凶手给武后省得她整天吵闹,把那个生事的孪童杀了,毕竟最终定罪要报到自己手中,太子最近有些不像话,借这事处罚一下他,让太子学会忍耐,学会跟母亲友好相处,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省得天天母子不和吵得自己无法养病。

李治同意搜宫,他并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已非他所能控制。武则天立刻派人进入东宫搜查,结果竟然在东宫马坊搜出数百具铠甲。紧接着,李贤的男宠赵道生经过严刑拷打之后,也招供说是奉太子命杀了明崇俨。

从杀大臣的嫌疑变成养私兵的明罪,事件忽然升级,面对“人证物证俱在”,太子谋反罪名确凿,李治此时方才明白真相,却已经是捶胸顿足回天无力了。武则天以极其大公无私的态度反对了李治提议的赦免:“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紧接着,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别院。武则天大获全胜,心情绝佳。这一次对付李贤,和上一次对付李弘是完全不同的。从一开始明崇俨辱慢李贤开始,就是把一根绞索套在了李贤的脖子上,视情况随时可以收紧,任何时候,都可以杀明崇俨嫁祸李贤,从而达到搜出东宫甲胄将死李贤的目的。相比上次不得已匆匆对付李弘时的毫无余地、措手不及、壮士断腕式的惨痛,今天的从容自若万无一失的自在安稳,武则天的手段真是成熟了太多。

如果真的有需要,武则天不回避杀子的手段,从杀小公主得到皇后位到杀李弘避免失权,她不是没做过,可杀自己的亲骨肉,终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这一次,整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如此圆满,李贤仍掌握在她的手中,赦也好,罪也好,放也好,囚也好,如此胜利,令武则天的心情多么愉悦啊!甚至于连赵道生这个名义上的杀人凶手,注定的死棋,她都宽宏大量地放他一命,死棋能活,足以证明她心情实太轻松了。

天下在手,她毫发无损,对手已经倒地,她损失的,不过是明崇俨这一条狗而已。

她从一开始“铁鞭、铁钟、匕首式”的驯马手段,变成了“缰绳、马掌、鞯、头套式”的驯马。不得不说,太子贤事件,是武则天政治手腕越发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