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山河 第五十六章丧家之犬(第6/7页)

周翡本想在王府最气派的那间屋子房顶上坐一会,谁知这一去,却远远见到端王府灯火通明。

她心里重重地跳了一下,轻车熟路地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居高临下望去,见一帮风尘仆仆的侍卫赶着车马进门,前脚刚到,流水似的赏赐便随之而来,宫灯飘动,整条街都被惊动了,纷纷派出仆从,伸着脖子往端王府那空了十多年的鬼宅张望。

忽然,周翡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下车来——正是她从童开阳手中救下来的刘大统领。

不少人围上前去同他说话,那刘有良在北朝王宫中做了多年禁卫统领,应付这等小场面自然是游刃有余,虽然话不多,但一露面就镇住了乱糟糟的场面,很快将王府指点得井井有条起来。

刘有良乃是受蓬莱散仙那三位老前辈之托,沿途照顾谢允,忙到了后半夜,才在端王府安顿下来,总算能在天亮之前略微休息一会,谁知他才刚一进屋,心里便无端一悸——他在童开阳眼皮底下从旧都一路逃到济南,全靠这点直觉救命,刘有良有些混沌的脑子里涌上一层凉意,一把抓住自己腰间佩剑。

然而还不待他开口喝问,便听身后有人彬彬有礼地敲了几下门。刘有良一身冷汗,人就在身后,他居然连一点声响都没听见!他当下将佩剑抽出了两寸,猛地回头,便是一愣:“周……周姑娘?”

谢允没有和随从一起回端王府,他被建元皇帝赵渊留宿在宫里了,傍晚时分,听人来报皇上要驾到,他便将手上的闲书放在了一边,按着那些好像他与生俱来就熟悉的繁文缛节迎出门来见礼。

赵渊是带着一帮人声势浩大地过来的,不等谢允拜下,就连忙亲自伸手将他扶起来,笑道:“在小叔这就是回家,既然是回家,哪有那么多啰嗦?”

赵渊穿着便服,身形瘦削高挑,面如刀刻,人过中年,但脸上不怎么显年纪,他眼睫异常浓密,常常在眼珠上打下一层重重的阴影,映衬得目光微沉,看人时无端便会叫人心里一紧。可是他一旦笑起来,却又显得十分儒雅亲切,全然没有九五之尊的架子。赵渊伸手拉住谢允,并不忌讳他身上越发浓重的透骨青寒气,反倒是谢允见皇上那一双养尊处优的手指尖冻得有些发白,忙使了个巧劲挣开他。

谢允笑道:“礼不可废。”

赵渊用手背在他额头上贴了一下,十分忧心地叹了口气,他身后一群太医连忙一拥而上,团团围住谢允。

谢允配合地递出手腕,然而南端王金贵的手腕只有一条,着实不够分,众太医只好挨个排好队,有察言的,有观色的,忙得不亦乐乎,折腾完一溜够,又一起告罪,煞有介事地凑到一边会诊,这时自然要避开贵人,奈何谢允耳音太好,将众太医在外头的唇枪舌战听了个一字不差,简直忍俊不禁——好像他们真能治好一样。

谢允才一抵京,还没来得及摸到端王府的门,赵渊就急吼吼地命人将他接到宫里小住,也不知道是为了表达重视与恩宠,还是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随时要死。可惜,临出发时,同名大师将第三味药给了谢允,加上正牌推云掌传人内力深厚,此时他看来恐怕是非同一般的精神,不知赵渊见了会不会觉得十分失望。

不过谢允活到了这步田地,已经不大在意别人的看法了,该回光返照的时候,他也懒得假装弱柳扶风,左右没别的事,他便一耳朵听着太医们七嘴八舌,一边随意应着赵渊带着政治任务的闲话家常。

赵渊很会说话,时而问他些江湖趣事,简单的事谢允便顺口同他一说,说来话太长他懒得念叨,便推说自己隐居蓬莱,不太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两人好似两只披了人皮的狐狸,一个递话,一个敷衍,倒是显得十分和乐。

忽然,原本百无聊赖的谢允耳根轻轻一动,送到嘴边的茶盏一顿,身上的寒意很快包抄上来,掠夺了茶盏上腾腾的热气,一个小太监见了,忙诚惶诚恐地上前换茶。谢允略微眯起眼,抬头往四下横梁上看了一眼。

梁上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入皇宫,此人必定是个高手。中原武林卧虎藏龙,当中自有一些来无影去无踪的高手,倘若心怀坦荡、并无恶意,有时会故意弄出一点动静,暗示自己在场,这叫做“投石”,也有试探对方功夫和耳力的意思。

梁上这位不知是哪里来的捣蛋派高手,将一干大内高手视若无物,在皇宫大内朝他“投石”,谢允颇觉有趣,很想一见,越发不耐烦和赵渊扯淡。

那不识趣的皇帝老儿还在一旁笑道:“当年你刚回京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府邸,就是住在这里的,三年前此地翻新过一次,但东西都没动过,有没有一点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