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有匪君子45(第2/3页)

杨玉秀站在路旁,看着太子殿下远去的方向。

其实李弘的背影已经被跟随在后的宦官淹没了,可她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能透过那群浩浩荡荡的人群,看到她心之所系的人影似的。

***

丹阳阁的大门到小公主待客的正厅是一条廊道,廊道两侧种了垂柳。如今阳春三月,垂柳长出新叶,在柔和中的春风中摆动着。

小公主早就吩咐了宫人,若是太子妃到来,不必通传。

杨玉秀入宫已经好几年,对小公主的习惯也摸得一清二楚,又不是什么正规的场合,一家人之间,不必拘于礼节。

陪着太子妃前来的侍女都安静地待在了丹阳阁一侧的抄手回廊上,杨玉秀顺着廊道走进去,只见穿着一身淡樱色衣裙的小公主正在跟永安县主说话。

小公主站在正厅上,身姿笔直。

槿落上前,替她披上了一件白色滚毛的带帽头蓬。

杨玉秀看着笑意盈盈的少女,脸上不由自主流露出笑意。

随着小公主年龄的增长,容貌是越发的漂亮。

杨玉秀想起当年在骊山下梨花苑中遇见的小女娃,笑意更深。

——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女童,如今已经初现风华。

在正厅里的李沄看到了杨玉秀,十分高兴地出来相迎,“阿嫂来了。”

说着,就十分亲密地挽着杨玉秀的胳膊,招呼她进去坐。

槿落奉上了热茶给杨玉秀。

杨玉秀接过茶盅,一双美眸看向李沄,温声说道:“太平久等了吧?本该是早些来的,但是在来的路上,你的太子阿兄刚下朝,便与他说了两句话,耽误了时候。”

说起李弘的时候,杨玉秀虽然面带微笑,眉目也掩不住轻愁。

李沄发现了,每次杨玉秀心中担心李弘的时候,就是这副模样。

小公主神色一整,关心问道:“近日太子阿兄身体如何?”

“挺好的。如今春暖花开,殿下的咳嗽之症已经好了许多,夜里也能睡得安稳了。”说起李弘,杨玉秀的语气总是不由自主变得温柔,她笑着望向李沄,神情有些无奈,“可殿下总是闲不住,圣人和皇后殿下本是希望他能多歇息一些时日,再去大朝会的,可他倒是好,精神才好了些,便急着去上朝了。方才回东宫的时候,我瞧他十分严肃的模样,大概在大朝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无法解决罢。”

杨玉秀性情温柔端庄,东宫有她主持,事务井井有条。

但朝堂之事,杨玉秀极少过问。

武则天对杨玉秀很满意,时时夸奖她。

李治也很满意,也经常跟自己的皇后说,太子殿下得了杨玉秀这个太子妃,他再也不用担心太子了。

李沄向来都十分喜欢杨玉秀,温婉大方,又心存善念。杨玉秀入主东宫已经整整三年了,这三年中,除了她没能为李弘生一个孩子,实在是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了。

再说了,李弘没孩子,也不是杨玉秀的错。

这不是东宫里其他的妃子,也都没有消息么?

李沄笑着宽慰杨玉秀,“阿嫂别担心,太子阿兄的咳嗽之症,总是在天冷的时候才容易发作。如今春暖花开,又有阿嫂精心照顾,太子阿兄会好好的。”

杨玉秀笑着点头。

李沄看着杨玉秀舒展开的眉目,自己却在心里担忧起来。

历史上的太子阿兄,是在这一年的春天,于东都洛阳的合璧宫去世。

今年父亲和母亲都去东都洛阳,太子阿兄大概是不会有事的吧?

如果历史上的太子阿兄是被母亲毒死的,那大概是不会有事的。

如今父亲放权,母亲和太子阿兄两人中间有个杨思俭周旋,母子关系并不紧张。

去年的时候武攸暨将妙手大师改过的地图交给了杨思俭,杨思俭看过之后,赞叹不已。

杨思俭拿着地图去找李弘,说如今西域到长安的商路开通了,关中商人跟西域胡人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商路沿途的州府发展得都不错。若是巴蜀之地到关中的陆路能修好,不仅有益于大唐的粮食运输,从西域到长安的商路,便能顺着修好的陆路贯穿大唐。

李弘看了地图,又招来了东宫的属官来商议,觉得此路若是能修成,确实是利国利民。

李弘夸奖杨思俭,杨思俭却笑着说此事臣不敢居功。

此时已经入朝拜相的杨思俭,很是懂得韬光隐晦的道理。

有时候功劳太高,容易招人眼红,他既是皇后殿下的表兄,又是太子殿下的岳父,皇亲国戚,又位高权重,并不需要再揽什么功劳上身。

对于修路之事,杨思俭直接把功劳归于武攸暨身上。

武攸暨是阎立本的关门弟子,阎立本如今人已经去世,可桃李满天下,大名鼎鼎的大理寺丞狄仁杰,是他的学生,工部的许多官员,都是他一手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