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3/4页)

林玉婵不动声色问:“都有谁买你们的股票?”

“什么人都有!胆子越大,回报越高!”张百万笑着摊开另一本账册,数着里面的客户名单:“职员、买办、邮差、佣仆、小老板、地方官,还有您这样的阔太太……喏,你看,这位把总夫人,变卖了自己的头面首饰,又管她老公要钱,凑足六百两,在小的这里买了十股——当初是六十两一股——半年后抛出,她净赚四百八十两!……”

林玉婵待要再看,张百万顾忌客户隐私,却笑着合上了账册。

“太太不用看那些,”张百万嬉皮笑脸,口袋里摸出一沓厚纸:“您看这个,小的自己都在投资,全家的家当都押在这上面。等这次赚了钱,就回乡修祠堂,扬眉吐气……”

不仅拉别人投资,自己也在投,十九世纪的销售员也够拼的。

林玉婵微笑:“我有个舅父,卖茶叶的,名讳叫王全。是他叫我来问的。我想知道他到底是真在你这赚了钱呢,还只是跟我们小辈吹牛。”

张百万推销心切,见她说得有鼻子有眼,也就不费心替客户保守隐私,点头说道:“那位广东王老板呀,啧啧,确实是有远见、有魄力的人。第一次来,就真金白银地买了十五张一千两,如今全部回本,还净赚三成分红,昨天刚捧回白花花银子!——太太,您这舅父肯跟您透底儿,可是厚道人。不少在敝号投资股票的客户,发了财,为了避免亲戚朋友骚扰,都要拼命藏私,不告诉别人呢!”

当然,有一些细节,张百万是不会跟她讲的。譬如那个王老板,一开始是被黄老头拉来的。王老板每买一张股票,黄老头都会有相应佣金抽成。他们房产公司之所以能拉到这么多华人客户,黄老头这样的兼职掮客功不可没。

当然,黄老头得了佣金,张百万发了薪水,而王全得到了高额利息回报——在张百万看来,这是皆大欢喜的三赢结局,是洋人给自己送钱,一点也不昧良心。

林玉婵点点头,久久不语。

王全王掌柜,还真是让她刮目相看。

广州地价一直很低,鸦片战争以来更是没落。寻常小康人家,一年的积蓄就能买个大院子,完全没有炒房的空间。

而王全来到上海,不知是自己察觉到,还是听别人介绍过,总之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了地皮升值带来的利润,然后力排众议,果断出手……

林玉婵知道,在这油腻讨厌的王掌柜身上,还有很多自己可学习的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若非徘徊在破产边缘,王全大约也不会这么孤注一掷,选择用地产股票来快速致富。

因而歪打正着,走上了一条超越时代的炒房之路。

销售员张百万朝她谄笑:“太太,看您也是心思活络的人。不如今日先买一张试试。小人的姓名住址都写在这名片上,您随时来查岗,我们绝不会做那坑蒙拐骗断子绝孙的事……”

林玉婵笑笑,礼貌推辞:“我还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

林玉婵克制住了炒房暴富的诱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英联房产公司”。

虽然还没摸透这个行业,但现代那些荒诞离奇的社会新闻告诉她,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天上没有胡乱掉钱的好事。

如今棉花也是高收益行业,可照样不是有人倾家荡产,林玉婵自己也差点亏本?

她不能让一时冲动主宰自己的决策。况且她现在也不急用钱。

忽然想到,义兴近来扩张得快,苏敏官大量购进仓储货栈等地产,应该也是看准了地价上涨的东风,果断出手,顺应潮流。

不过义兴购地是刚需。和这房产公司销售的、纯为炒房牟利的股票,还是两回事。

她想,等苏敏官回来,请教一下大清土著对此的看法,再行动不迟。

林玉婵把“英联房产公司”的名片藏到抽屉底下,眼不见心为净。然后专心忙另一件事。

---------------------------------

再过一个礼拜,有人敲响洋楼院门。

苏敏官神采奕奕,换了新衫,修了面,进门丢下包裹,推她入花园,先讨一个长长的吻。

洋楼里还有员工和客户,透过窗子就能看到外面。苏敏官很缜密地选了棵枝繁叶茂的小叶紫薇,恰好挡住窗内人的视线。

越危险,越喜欢。

林玉婵心脏咚咚跳,只能祈祷楼里人别出门,感官反倒格外灵敏,下意识扳住他的肩膀,融化在小别相聚的气息里。

他的身上似乎还带着长江上的水雾,双唇微凉,手上有报关签字时留下的墨香。

稀薄的日光透过藤叶,细细碎碎地映在他眼中。他闭了眼,那光线便徘徊在他眉毛下,给他的面孔铺上一层淡淡的流光。

她一只手拢在他脑后,感受脖颈肌肤下蓬勃的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