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6页)

杨大花:“是很甜,我吃过半个。”杨大花拿来6个,这个苹果5文钱一斤,一斤大一点的有5个,小一点的有六个,杨大花挑选的比较适中的。

杨海燕:“谢谢大花姐,大花姐,这个苹果明儿县里还会有吗?”

杨大花:“这个我不知道,过几天我还去县里,如果见到了,我给你带一些来?”

杨海燕:“你去县里如果见到这个卖果子的老板,你把我这边的地址告诉他,然后他有几斤我要几斤,我可以比他卖价高一文钱一斤收。”

杨大花虽然不解杨海燕的意思,但是也没有问:“好的。”

杨海燕给杨大花倒了一杯茶,请她在书房坐,院子格局有限,能被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就只有书房了。不过这书房也不是大户人家那种有重要资料的书房,所以招待客人也没事。“大花姐,我在闹市那边买了一个铺子,明儿就开业了,从明儿开始,我一般时间都会在那里,你如果来家属房找不到我的话,可以去闹市那边的铺子找我。”

杨大花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海燕,你开了铺子?”太不可思议了,这海燕如果不说的话,她还真不知道,“你开的是什么铺子啊?”其实铺子能挣钱的话也挺好的,但是他们家没有钱买铺子。她也是想挣钱的,不然也不会跟着海燕学女红,然后每天走上一个时辰的路去县城卖帕子和荷包了。

刚开始,杨大花是在镇上的菜场附近摆摊子卖帕子和荷包的,但是镇上的人口有限,镇上一共300户左右,有2000左右的人口,不包括军营家属房,因为军营家属虽然建在镇上,但是不算镇上的户口,所以,镇上的人口流量有限,帕子和荷包会出现饱和的情况,而且,每天卖的也不多,所以杨大花才把心思动到了县里。

事实上,每天走一个时辰去县里到也不算累,而销量也的确比镇上卖的好,杨大花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杨海燕:“我开的是点心铺子,就是吃酒那天我做的点心。”

杨大花很是佩服:“海燕你手艺好,做的点心好吃,开铺子倒是不错,我就不行了,我没这个手艺,只能做点粗活。”说到这里,杨大花灵机一动,但是又有些不好意思,“海燕,我想跟你商量件事情。”

杨海燕看着她有些为难的样子问:“大花姐,你想商量什么?”

杨大花想了想,咬咬牙直接说了:“海燕,你开铺子是为了赚银子,对吧?”

杨海燕:“的确是。”

杨大花稳了稳心神:“那只要能赚钱,卖给谁都没有关系吧?”

杨海燕:“的确是,大花姐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杨大花:“我想批发你的点心去卖,可以吗?”

杨海燕一愣,没有想到杨大花有这个意思。

杨大花继续道:“你的点心我吃过,味道是真的很好。以前在杨府的时候,我们粗使丫鬟也收到过主子们赏赐的点心,那味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但是吃过你做的的点心之后,我觉得你做的点心更加的好吃。”

其实,倒不是杨海燕做的点心有多好吃,而是材料不错。这个世界的糕点师在做点心的时候,是不会加入牛奶羊奶这些东西的。别看老百姓家的产妇没有奶水了,如果有钱的话,会买羊奶给婴儿喝,但实际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真正来说,这个世界的人都是看不上羊奶的,倒不是羊奶低贱,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羊奶。再说了,大户人家的孩子都是有奶娘的,所以谁会先到羊奶给人喝呢?

而杨海燕的点心是加入羊奶的,所以味道香醇,远非这个世界的点心可以比。

杨海燕明白她的意思了,只不过:“大花姐,你要批我的点心去做买卖,我是没有意见的。只不过你批去了点心如果在镇上做买卖,那么镇上拢共才这些人,你的客人等于是从我这边拉过去的,于我来说,并没有增加生意的利润。”就算一个镇2000个人全买,本来都是在她的点心店买的,如果杨大花批去卖,那么会从2000个人中拉过去一些人,所以依旧是这些人,对杨海燕来说,根本没有利润。

她与人方便是不假,但前提不能损自己的利益,如果她把点心批发给杨大花,杨大花继续在镇上卖,这不是把自己的利润分出一些给杨大花吗?

杨大花当然明白她的意思了,她马上解释:“海燕你放心,我不在镇上卖。我每过几天就会去县里,把这段时间做的帕子和荷包拿去卖掉,到时候可以带上点心,你看这样可行吗?”

杨海燕一听:“去县里卖倒是没有问题。”

杨大花一听,高兴的不得了:“那你的点心价格几许?”

杨海燕:“吃酒那天,我包的红色喜袋里有三种点心,那种最软的,我取名叫蛋糕,一文钱两块,那种小饼干一文钱四块,还有一种大一点的是黄豆馅的,两文钱一块,这是我的卖价。因为利润非常的低,所以如果大花姐要的话,就按块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