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4/6页)

小饼干一斤45文钱,一斤有200块。小蛋糕一斤是45文钱,一斤100块。黄豆饼一斤55文,一斤有30个。至于你批去县城要怎么卖价格,我就不管了。只一点,点心批出去是不能退的。”因为离手之后,她无法知道卫生问题,所以她不会回收,这个要说清楚。

杨大花算了一下杨海燕说的价格,之后蹙眉:“海燕,你做的那些点心味道都很棒,就拿饼干说,一文钱四块,这价格着实便宜。”

杨海燕:“镇上的人条件有限,基本都是村里来的,舍不得花钱,所以我打算薄利多销。”她要做的不仅仅是镇上的生意,还有村子里等等,而且,穷人家都是把一文钱掰成两文钱花的,非常的精打细算,让他们买点心肯定舍不得,所以她才薄利多销的。再说,她志不在赚多少钱,少赚一些没关系,增加点收入,让生活过的好一些就行。

杨大花:“那行,你明天开业,我去你铺子看看,可以吗?”

杨海燕:“当然可以啊。”

和杨海燕谈好之后,杨大花就离开了,只是走出院子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杨海燕,沐浴在阳光下的姑娘,和曾经和她同一个府邸出来的姑娘,有些不一样了。在杨府时,她是小姐身边的大丫鬟、她是粗使丫环;被朝廷指婚时,她们到了平等的位置上,新婚之后,她来看杨海燕,内心是高兴的,因为她们都是百夫长太太了;但是这会儿,曾经平等的位置,似乎又在变化了,海燕买了院子、铺子,自己开店了,而自己……

杨大花握拳,她也要努力挣钱,然后像海燕一样,开一家铺子。

晚饭的时候,秦放回来了。

秦家的伙食并没有因为杨海燕挣了五百两黄金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在杨海燕看来,伙食的好在于营养分配均衡,而不是菜色多,所以一荤菜、一蔬菜、一蛋白质,三菜一汤就够了。

吃饭的时候,秦放说起了军营的事情:“媳妇,我是从16岁那年的3月来服军役的,也就是宏元15年3月,到明年的3月就满5年了,我的军役是五年。很多人在五年内如果有升职的,可能会留下,但是没有升职的,都会回家,毕竟离乡背井五年了,谁都想念家乡。”

杨海燕猛然想起了一些剧情,是的,在原来的小说里,他被原主作掉了前程回老家了,但也还有一个原因,他五年的军役时间到了,哪怕可以自愿留下来,但是因为原主,他没有留下来。

那么现在呢?“相公是怎么想的?到了明年的3月,是想继续留下来?还是打算回老家?”

秦放:“我打算继续留下来,但是我有五年没回家了,明年服军役满了,我就有假期了,我想回家去看看家人。媳妇,燕燕,留下来,我就有希望升职千夫长,如果五年满了就回家,我……”一辈子,都配不上你。

杨海燕不知道他所想,但是:“我会支持你的,相公。”杨海燕虽然喜欢安逸的生活,但是她也喜欢有上进心、肯努力的男人,男人为事业而拼搏的时候,非常的有魅力。

秦放不是大男子主义的人,什么事情都瞒着自己的妻子,但是在有些地方,他也有大男子的想法,比如养家,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让自己的媳妇养家呢?现在燕燕有钱,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她的。他不自卑,也不会拒绝,但是这些会成为他的动力,他会更加的努力,努力的让自己成为她的骄傲,这是他能回报她的。

听到杨海燕这样说,秦放松了一口气:“谢谢你,媳妇。”

杨海燕娇嗔道:“我才不要你的谢谢,你要记得我的好啊。”

秦放握住她的手:“嗯。”

看着自信努力的秦放,杨海燕心中闪过想法,小说里,韩臻升职成了千夫长,而秦放五年服军役期限到了,带着原主回老家了。那么这次,关于千夫长的职位会给谁呢?是男主韩臻?还是秦放?

杨海燕不会去抢女主的机缘,但是,她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丈夫争取机会。

第二天

一大早的,杨海燕和秦放一起出门的,秦放去了军营,杨海燕去了点心铺子。

美味点心铺开门很早。这和现代的门店不同,现代的门店基本都是八点半或者九点左右开门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早上才是人最多的时候,尤其是镇下面村子里的人都是一大早赶来镇上的。所以,点心铺子开门自然也就早了。

铺子开业前,杨海燕把里面又检查了一边,卫生很干净,四张餐桌上的茶水都备齐,柜台上小蛋糕、小饼干、红豆饼、绿豆饼、黄豆饼都摆放整齐,小蛋糕和小饼干各备了足够的分量。柜台里面用炉子还温着羊奶,旁边还有一大碗的小圆子。

检查之后没问题,杨海燕就道:“开门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