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拜帖 李淮修拦住了沈意行的拜帖,并不……(第2/5页)

李淮修叫她不要紧张,拨了几个管事给她帮手,回答了她许多问题。

阿瑶本该叫母亲手把手教导的事情,现下转到了李淮修手里。

男人倒是很随意的模样,叫她放轻松,“不会有什么大事。”

李淮修把手里的书合上,面上倒是没什么情绪,语气平静道:“哥哥该发你些月钱。”

“你说是不是?”

阿瑶锤了他几下,勉勉强强地接手了。

府上其实还有些原本的丫鬟婆子,阿瑶拿着名册,叫她们一一重做自我介绍。

拂冬还是她身边的大丫鬟,就跟着认脸。

阿瑶点完名册,又训了番话,她细细的腰肢站的直直的,一只手不知是不是有些紧张,僵硬地垂在身侧,后来放轻松了,渐渐就有了点主妇的模样。

李淮修远远站在廊下看她,觉得她仿佛长大了许多。

阿瑶打理了几天,觉得慢慢有些上手了,发现府上已经收到了许多的请帖。

大都是一些十分试探性的,就是李淮修不会出席也无伤大雅,还有一部分是送给阿瑶的。

阿瑶准备一齐拒绝了,只有两张请帖拿不定注意,一张是柔真郡主请她去品酒。

阿瑶以往很少收到柔真郡主的帖子,这人行事有些张狂,往常还在宴会上打骂过贵女,但是她父亲是安王,花了些功夫就将此事疏通了。

两人就算是在一个宴会上遇见了,柔真郡主也不会多扫她一个眼风。

还有一张是从公主府送出来的,是大公主的帖子。

当今天子元帝虽只育有二子,但是却有六位公主,通通托付给皇后教养,元帝并不上心。到了年纪便拨一个宅子做公主府,安排婚事。这些公主若是没有母妃照拂,便都仰仗皇后的鼻息过活。

这大公主的母妃端妃还在世,并未跟随元帝外出避暑,如今还好好地呆在宫里。而大公主已经成婚好几年了,她是元帝第一个孩子,就受元帝照拂一些,婚事也好一些,她夫家是一户姓齐的高门。

阿瑶同她的交往更少,两人几乎差了个辈分,以往的交际圈子也不一样,并不知道她为何邀请自己。

这两张请帖都有些烫手,阿瑶觉得自己如今身份有些尴尬,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去赴宴。

如今这个宅子,是前朝一个大官的旧宅,后来被人买下了,一直旷着无人住进来,直到李淮修进了京城。

这宅子比冯府大的多,李淮修的书房在前院,阿瑶的院子则在后院,虽说都在一个宅子里,但是两边走一趟都要一炷香了。

李淮修在京城也有谋士,还有不少都是在庄子里就跟着他的熟面孔。

“陈氏绝对是在京城。”乌正拱了拱手,“大人,属下命人在汴州边界探查,陈氏半年前确实在那处现身过,她身旁跟着些乞明的贼人,跟着去京城的车队,如今必定就隐没在京城之中。”

方明清摇摇头,“半年前跟的车队,且那车队途中还去过江南,陈氏在哪离开都是有可能的。”

“途中可不止我们盯着,莫名其妙就消失了,背后必然有人比我们先了一步。”

两人面色都不好看,眼见又要吵起来,李淮修把手里的信件放在桌上。

“再派人去江南探查,看她接触过那些人。”李淮修顿了顿,“京城里也派些人手。”

底下两人对视一眼,都不再说话了。

乌正点头应下了,想了想,又道:“大人,沈世子的拜帖?”

这封帖子直接被截在了前院。

李淮修随意地看了一眼,眼神里没什么情绪,“在外面见。”

乌正把帖子放在一旁,懂他的意思,“大人现下就去茶楼吗?”

李淮修约了冯老,两人定在下午见面。

李淮修出门的时候,看到街角有几个鬼鬼祟祟的穿着麻布衣服的人,长相没有记忆点,时不时朝李府门前张望。

乌正跟在李淮修身边,悄无声息地示意了一旁,立刻就有几个便衣打扮的人隐在人群中,慢慢将那几人围了起来。

李淮修只看了一眼,就上了马车。

马车到了茶楼,穿着长袍的说书人正在大厅中间讲淮王的故事。

“这淮王来历可不小!传说他出生渝州,自小就识文断字,他与那渝州刺史还有段渊源……”

那说书人胡言乱语一通,还有不少人都听得入迷。

如今京城里也乱,这茶楼更是鱼龙混杂,这故事从这说书先生嘴里讲出来,不出半天就能传遍京城。

小儿的领着李淮修等人往二楼走,李淮修原本没什么表情,听着听着,忽然蹙了蹙眉。

一旁的乌正就悄无声息地打量起那个说书人。他们主子不是在意这些东西的人,想必是这说书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这说书人家中困苦吗?”李淮修止住脚步,问那个带路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