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此去通途41(第2/5页)

从混凝土,到阻尼材料……必须保证大桥能够抵抗八级地震、十六级台风和超强的海上风浪冲击。

十七级风力,就是风力等级的巅峰。

而在这里,经常出现的台风和巨浪,要求工程按照最高的标准进行设计——十六级的台风,几乎是台风中的死神了。

而放在谢雁面前的,是数座分段桥梁的设计工作。

所有人都争分夺秒地为工程运转起来,他们像是一台台精力旺盛的机器,但他们并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因为只有这样的拼劲,才能面对他们面前数十座大山般的难题,才能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桥梁设计工作,在华国最有经验的团队分工协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谢雁去找苏擎。

助理说他在办公室里。

现在是早上,太阳刚刚冒出头,苏擎的办公室门没锁,窗户面朝着海边,她进去的时候,窗帘拉着。

屋子里堆满了资料,随便一踩,可能都是一本书。

桌上伏着一个人,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像是模型,又像是用光的纸筒。

地上还有纸,一节节的卷在一起,扔在角落。

不是硬纸,而是软纸。

系统:是我想的太多了吗?xx,往往是在过度之后……

谢雁:闭嘴。

系统:嘤嘤嘤,你好凶。

对付嘤嘤怪,凶它就对了。

桌上的纸筒,有别的用处。

那是十几个纸筒,被用细线包围在一起,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桌上还放着一盆沙,或许不止一盆,还有更多的沙土石块在角落的桶里。

谢雁从旁边的架子上取下外套,披在桌上伏着的人身上,然后轻轻搬来旁边的椅子,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苏擎穿着一件衬衣,呼吸轻缓,头发有些乱,衬衣的袖子卷起来,虽然有些冷,但他睡得很熟。

谢雁坐在他旁边,

目光,落在桌上的纸筒上。

清晨的晓光从窗帘的缝隙照进来,正好落在上面。

光影照亮了一个有些粗糙的微型世界。

沙土放在纸筒里,将它们填得满满的,而纸筒的下面也是沙土,但装满了沙土的纸筒,不再是轻飘飘的一碰就倒,而成了某种沉重的柱子。

“嗯……?”

耳边传来有些迷糊的声音。

她转过头,正好对上睁开眼睛的苏擎。

他的睫毛很长,眼睛半阖着,还有些迷糊,伸手摸了摸她,似乎在确认真假。

谢雁抓住他的手,“昨晚什么时候睡的?”

他茫然想了想,“七点?不对,不是昨晚,那是今早……”

现在才九点过。

半晌,苏擎的目光落在她抓着自己的手上。

他终于醒了,“等会,你怎么进来的?”

他猛地坐直了身子,挠了挠杂乱的头发,不管他本意是要做什么,总之这一个动作,弄得碎发更乱了。

“你门没锁,也没关。”

谢雁说,“如果不是院子门口有门卫,你可能会被偷的干净。”

她环视桌上和地上的杂乱,“不过,你这也没什么可偷的。”

苏擎起身,“等我一会!”

他窜了出去,估计是洗脸去了,不一会,又精神抖擞地回来,“你怎么来了?”

“一会睡一觉吧,”

谢雁摆弄着他桌上剩下的纸筒,“你还要活得长长久久,替国家继续修桥修路一百年呢。”

“……一百年还是算了,”

苏擎走到桌边,向她介绍,“看这个。”

“我看到了,”

谢雁说,“所以我说,你能睡个好觉了。”

他端起盆子里的沙土,倾倒在纸筒上,而纸筒因为本身实心的重量,即便是放在泥沙上,也陷的很深,没有移动。

慢慢的,沙土堆积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一座小山。

“人工岛,”

他说,“就用这个方法。”

“一百二十个圆形钢柱,以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落入海底,然后以这些‘定海神针’为主体,就可以建出我们需要的人工岛!”

他像是个等着被表扬的孩子,“怎么样?”

谢雁说,“很棒。”

她问,“那么,我觉得很棒,但工厂的工人可能就不这样想的了。”

她拿起桌上一张计算图纸,“直径225米,高度55米,每一个圆筒,就是一个篮球场,一百二十个篮球场连接在一起,一百二十个二十层高的大楼。”

“这还是空心的,从重量上来看,是一百二十架客机。”

她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用钢量。”

苏擎一笑,“我当然想到了,沪城。”

他说,“那里,有全华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工厂。”

他们将会收到一份订单——

一份修建百座海底钢铁大楼的钢结构订单!

“宋修竹还没回来?”

苏擎忽然问。

“算算时间,现在应该是在去荷国的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