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此去通途41(第3/5页)

她说,“你先担心一下自己的身体,去睡觉。”

苏擎点头,

谢雁拉开窗帘,日光照进来,整个房间充满了光。

他看着她的背影,顿了顿,才觉有些困意上来,

临走前,看着她逆着光的背影,他用无声的口型说了两个词。

晚安,

早安。

此刻的宋修竹坐在前往荷国公司的车上。

他刚从韩国回来。

韩国在建的跨海大桥,连接釜城和巨城,和他们的方案有相似的地方——他们也打算将海底隧道和海上桥梁结合起来。

而且,他们用的也是沉管法。

这是韩国第一次使用海底沉管法,和华国一样,他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安装管道。但他们找了五十多位荷国的专家,每次安装沉管时,就会有专家帮助他们进行安装,保证沉管顺利进入预定的位置,完成衔接。

而这条海底隧道,总长三千七百米。

但宋修竹要完成的隧道,是六千七百米。

几乎是对方的两倍。

别说翻一倍,沉管每加一个管道,都是有着巨大的风险。

韩国拒绝了他们的参观要求,无论是安装设备,还是施工现场,都不让靠近。

所以,他来了荷国。

沉管隧道,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沉管的制造,二是沉管的安装。

制造方面,华国没有适合的制造模板,安装方面——因为伶仃洋特殊的海洋环境,以往的安装技术都不适合,世界上只有领域里的少数几个顶尖公司能应对这样的安装难题。

从他提沉管隧道这个方法开始,宋修竹就知道任务不简单。

到了酒店,他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又筛选了一次,拜访了多个相关专业的公司。

最后,选定了符合条件的,最好一家公司。

然而谈判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

“宋先生,你主持过多个国家的隧道修建工程,应该知道这项技术的价值,15个亿,并不贵——你们要修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如果没有最好的技术,没有最好的安装指导,你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方说,“而我们公司,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不会再有第二个合适的选择。”

就是因为他知道价值,所以才更明白,对方是因为有所依仗,才开出这样的价格。

15个亿,不是人民币,而是欧元。

换算成人民币,是15个亿。

15个亿,并不是整个沉管隧道的价格,而仅仅是在核心部分的一些技术支持。

但他们说得对,他是宋修竹,他不会退而求其次,也不会选择差的方案,他决定的方案,选择的技术,必然对工程而言,是最佳的,不是华国一流,而是世界一流的标准。

但华国和国外不一样,华国在这方面,有太多的空白。

这就是谢雁他们,在华国经常遇到的事情吗?

不是没有技术,而是付不起被坐地起价的技术价格。

当年沪城修斜拉桥,国产拉索也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如果你想好了,第二天来,我们谈签约。”

对方说,“你有一整晚的时间,宋先生。”

直到深夜,宋修竹依然坐在电脑面前,看着上面的数据。

十五个亿。

天快亮的时候,他拿起手机,发了一条短信。

短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几个字。

“五小时后签约。”

助理敲门进来,问他,“去吗?”

他拿起架子上的外套,“去。”

“不不不,宋先生,我向你误会了,”

对面的谈判人员双手放在腿上,背靠沙发,“你没有和我们讨价还价的筹码,之前说的价格,已经是我们能给出的最优惠价格了,只要你同意,你们最大的技术难题,我们就能给解决。”

“我没有一个多亿,只有三千万欧元。”

宋修竹说,“我们可以不要安装帮助,不要其他的附加设备,只要一个沉管模板。”

三千万欧元,是三个亿的人民币。

“三千万?你在开玩笑吗?”

对方笑了许久,“我可没见过这样谈生意的。”

宋修竹的手机响了。

只响了一下。

他看了眼,很快收起了手机。

“我们不会让步,你要清楚,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

宋修竹抬头,顿了顿,才道,“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的表情和刚才不一样。

对方终于意识到,一直被他们拿捏的很死的买家,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但是,没有他们,对方去哪里找合适的技术,去找专家?

别的公司,技术没有他们高,模板没有他们精确,但是要价不会比他们低。

“打扰了,”

宋修竹起身,“我很希望我们能达成合作,但遗憾的是——”

他话没说完,但对方已经明白,宋修竹不是在演戏,而是真的要放弃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