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死囚(第3/5页)

屈原大惊:“你乃越王之子?!”

无明默然,良久低声诵道:“国既破魂安所兮,壮士几时宁归……”

屈原心下震动,他清楚地记得这乃是当日他们在江船上对饮之时,无明怅然咏诵过的诗句,如今想来,竟是在时刻警醒不可忘记了国仇家恨。

亡国、弑父,要有多深的恨与多深的痛,才能明知九死一生,也要孤注一掷。

无明面色凄楚,声音沙哑道:“你定不曾闻七旬老翁怀抱儿子已死之躯哀哀恸哭之音、清白人家的女儿被拖进军营时的惨呼之声;你定不曾见自己的父亲惨死后躯首被人高悬城中示众之景。”

屈原语塞,他确实不曾闻过、见过那些恐怖至极的声音与情景。在此刻之前,他甚至从未想过这世上竟还有这般悲惨之事。

无明激动地斥道:“若非熊槐觊觎越国之疆,我区区小国何敢来犯大楚七百年之基业?如此恃强凌弱,其责不在一国之君,又在何人?!”

就在此时,突然隐约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大君驾到!”

屈原大惊,赶忙奔至外室查看,他伏在窗边,远远看到哥哥屈由急急奔进了父亲的房中。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步回到内室。

“快!先去屏风后……”说完,屈原愣在了当场,刚刚还倚坐在床上的无明,此刻已经不见了踪影!床边的窗户支开了半扇,只有阵阵秋凉夹着窗外众人急匆匆的脚步声拂了进来。

屈原又回首看向窗边搁放宝剑的木案,空空如也!

他顿时感到脑中“嗡”的一声,贴身的襦衣已霎时间被冷汗浸得湿透。

而此时的屈府门外,已是热闹非凡,楚王满面喜色地在木易的搀扶下,自轿辇之上走了下来。屈伯庸早已在柏惠、屈由的搀扶下等候在门外。见到楚王,众人齐齐下跪。

“参见大君!”

楚王一见屈伯庸,脸上闪过一抹怒气,连忙快步上前搀起,口中责怪道:

“都什么时候了,重伤在身,大司马还拘于这些繁文缛节!”

屈伯庸艰难地站起来,朗声回道:“蒙大君关切,罪臣护驾不周,还请大君降罪。”说罢,竟有些老泪纵横。

楚王安慰地拍了拍屈伯庸的手:“若非你与两名世子舍命相护,不谷早已做了刀下鬼!不谷对大司马只有感激与歉疚。听闻大司马伤重未愈,心中着实放心不下,特来探望一二。”

屈伯庸携柏惠与屈由再次拜谢:“谢大君惦念,恭请大君入府!”

楚王待到与众人在府中主厅坐下,打量了一眼众人,问道:“不谷听闻二世子屈原亦平安归来?”

屈由见父亲已有疲态,立刻抱拳道:“回大君,舍弟屈原昨夜已平安归来。他趁刺客不备,将其击昏,才得以逃脱。”

楚王大喜道:“想不到一介书生亦有此胆识!当真是虎父无犬子!不谷想见见他!”

“唯!”屈由躬身应了,立即遣了一名堂下小厮即刻去请屈原前来。

片刻后,屈原跟随小厮匆匆而至,只见他头上束着白玉嵌松石的高冠,一身赭色的续衽钩边广袖深衣,甚是郑重。

屈原进门后,当即拜倒,口中朗声道:“臣——文学侍从屈原,拜见大君!”

楚王欣然颔首道:“免礼!”

屈原叩谢后起身,垂首立于父亲身侧,不敢多言。

楚王端详了屈原片刻,赞赏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听闻世子诗赋才情过人,哪知连胆色也如此惊人!大司马真是教子有方!”

屈伯庸与屈原立刻拜谢:“谢大君。”

楚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屈原深深一笑,问道:“世子有如此才华与忠心,真乃天赐良人,不若这就跟不谷回去担个官职,今后随你父亲一同学习理政之道,何如?”

楚王私心想着自己如此爱才,屈原必会欣喜若狂,跪倒谢恩。哪知屈原闻言,非但未露出一丝激动之情,反而面露难色。

楚王的提议让屈伯庸与柏惠两人骤然一惊,他们悄悄互视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不安。

这时,只见屈原一揖,高声道:“谢大君抬爱。只是灵均这点微末本事,也就在民间做做样子;入朝理政,何等大事,灵均恐难以担当。家父官至大司马,家兄也为大楚出生入死,到我这里却只剩下点吟诗作对的微末功夫,实在愧对大君抬爱。”

楚王并不恼,只对屈原笑眼相看良久,而后道:“既是如此,不谷也不勉强了。”

楚王与屈府众人品茶闲话良久,木易上前低声提醒道:“大君,该回宫了!”

片刻后,屈伯庸率亲眷将大君送至门前。楚王走在前面,亲热地携着屈原。木易快步来到轿辇边,伸手掀开门帘。

楚王正要上车,忽觉不妙,抬眼一看,正见无明从轿内蹿出,手举一剑,纵身便向楚王刺来,面上目眦欲裂。楚王惊得一个趔趄,险些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