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年华如逝水(第2/4页)

次日除夕,安裕容、颜幼卿多少有点儿主人意识,不好意思赖床。穿戴整齐到前厅,才发觉竟是最晚的两个。厅中条案上香炉花瓶之类撤了个干净,地下排着一条条洒金红纸,两个孩子连同徐文约,正挥毫泼墨写对联,陈阿公与林满福在旁帮忙托纸,嘴里夸个不停。

“徐先生这字,写得可真好。我看哪,比上村举人老爷写得都好!”

徐文约笑道:“举人老爷写的什么样,林大哥见过?”

“嘿嘿……没见过。不过江南艺专叶校长的字,我可当真见过。我看徐先生你这笔字,比叶校长可不差!”

“叶苦寒先生是大艺术家,我一介俗人,哪里敢比?林大哥谬赞,谬赞。”徐文约嘴里说着“谬赞”,脸上却是容光焕发,显见十分受用。

陈阿公道:“徐先生写得好是当然,小小少爷和小小姐,这么点年纪,也写得这样好,才是不一般哪!”

安裕容见两个孩子红着脸直笑,回复道:“小孩子不经夸,阿公莫叫他们飘上天去。”

原来附近村庄每逢过年,都由上村一个前朝老秀才写春联,各家拿些鸡蛋菜干之类换取。陈阿公也提前换了几副备用,早起正要张贴,叫徐文约看见,无非“书香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陈词滥调,心下颇为嫌弃。正好林满福买回的年货中有几刀洒金红纸,家里也有现成的笔墨,遂亲自动笔写起来。

地下摆着已完成的三副春联。一副写的是“江南塞北皆春色,笑语欢声俱好音”。笔致清丽,稍显稚嫩,应是十三岁的国中生颜舜华所作。一副是“昨日理想同今日,新年气象胜旧年”。昂扬豪迈,充满少年意气,想必是很快要成为高中生的颜皞熙手笔。另外一副行书字迹圆润而流利,写的是“阶前翠竹迎归客,槛外红梅似故人”。正是徐文约亲笔。

安裕容一拉颜幼卿:“来来,咱们也写几句。”

颜幼卿笑笑:“可不敢与徐兄大文豪比。”

徐文约哈哈道:“自己人面前,搞什么假谦虚。”让开位置,将笔一递,“来,正好还差掬芳圃、涵翠轩两副。华儿的言辞喜庆大气,可贴厅堂。熙儿的志向宏伟,贴外头难免自吹自擂之嫌,贴书房正好。我这个么,区区不才敝帚自珍,就贴我与映秋住的竹篁里罢。”

安裕容道:“芳芷姐大才,不敢越俎代庖,他们娘儿仨住的涵翠轩待会儿请她自己写罢。华儿,你娘忙什么呢?怎不见人影。”

“娘跟林家大娘在厨房准备年夜饭呢。我去问问她得空不。”颜舜华说着,一溜烟跑了。

安裕容瞅一眼颜幼卿,颜幼卿摆手:“阿哥你来。”遂不推辞,接过徐文约手里的笔。林满福动作麻利替他换了纸。

沉吟片刻,毫端落墨,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徐文约背起双手,边看边读:“掬庭水以鉴春色,伴君子而度芳华。”读至最后一个字,摇头叹气,啧啧有声,满脸揶揄。

安裕容毫不在意,洋洋自得,颜幼卿则被兄长揶揄得脸色发红。幸亏跑回来传讯的颜舜华拯救了他:“小叔,娘正跟林大娘从坛子里掏红糟肉,手上不得空,她说了两句,叫你帮写一下。”

颜幼卿赶忙将安裕容所写对联撤下桌,铺了两条新纸,抄起笔问:“写什么?”

颜舜华在案旁站立,定了定神,朗声诵道:“春风春雨涵万物,翠叶翠枝媚千村。”

徐文约拍手赞道:“芳芷姐果然大才,胸襟旷达,文思敏捷,巾帼不让须眉。”

颜幼卿端端正正写下联句。安裕容静立侧旁笑而不语,眼中满是欣赏喜爱。徐文约则叹道:“幼卿,你这一笔本家字体,功力不浅哪。”

颜幼卿用的正是“颜体字”,遒劲雄健而又不失端庄媚秀。听见徐文约夸赞,谦逊道:“幼时被家里人逼着练过几年,幸而未曾忘记。”

一时春联备妥,两个孩子加上一个年长不了多少的孔文致,三人兴高采烈,领走了贴春联的活计。

午后,郑芳芷与满福嫂,加上主动帮忙的黎映秋与颜舜华,在厨房烹煎炸煮,汆溜炝拌,为年夜饭做最后的准备。陈阿公专管灶下烧火,颜皞熙对此大感兴趣,钻进钻出,挂了满头草屑烟灰。

男人们围坐一桌包饺子。手艺最好者,竟是平日没见过下厨的孔文致。他这包饺子的本事也不是白来的,当年孤身漂泊许久,别的复杂菜式不会,曾经见熟了母亲在世时包饺子,时不时便练习尝试,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好似得了其母真传。孔文致说起缘由,语气轻松自在。尽管曾经许多坎坷,然而苦尽甘来,眼前的日子简直天堂一般,便是叹息,也带着三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