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工业联盟与贵族(第3/4页)

贵族和教会气急败坏地说这些叛逃者死在了路上或者已经沦为联盟人的奴隶,但总是有这样的幽灵偷偷越过千疮百孔的防线带走剩下的家人,让更多的人对工业联盟是个好地方更深信不疑。更为致命的是,即使许多贵族和虔诚信徒坚持信仰毫不动摇,本阶层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容易被来自那个世界的异端邪说所蛊惑,因为年轻人更诚实于自己的心,承认一个又大、又强、又富裕,急遽扩张的同时又出奇稳定的国家的存在是合理的,不仅是合理的,其完全不同于一般国家形式的体制及其维持方式也是完全值得学习的。

赫曼出于个人的愿意一直在工作的间隙关心这些贵族留学生的状况,他的职业也使他比一般人更清楚他们在联盟的变化。随着工业联盟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前往工业联盟游学的人越来越多,视游学的方式及在工业联盟停留的时间长短,对这个异教国家的评价也同比地表现出从两极分化到趋同一致的趋势。然而即使工业联盟是更有前景的先进文明正在成为他们的共识,愿意从头开始,“又脏又累”地学习生产技术的贵族却始终不多。

首先是自尊不允许,其次是就算他们愿意放下身段,也很清楚个体的努力根本无法弥补封建小生产与大工业生产之间犹如天堑的巨大差距。而参照工业联盟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回去改造自己的领地,还未尝试便已知道是死路一条。

虽然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很不愿意向下等阶层的人民让渡权力——工业联盟以极优惠的条件向他们开放教育,唯一的要求就是绑定相应的平民名额。这本来是一件在贵族看来非常有利的好事,但在联盟借势遵照他们的要求,让平民在另一个区域接受教育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踏进了陷阱:那些应当忠诚于主人,尽力使用联盟的资源以便日后成为得力助手的平民迅速改变了他们感激的对象,不仅完全忘记了是因为主人的选择他们才能来到这里,甚至在联盟人的怂恿下积极同自己的主人进行了各方面的竞争。

这种竞争是贵族学生在求学前期对联盟印象恶劣的根源,但作为统治者的基本素质让他们渐渐醒悟过来这样的安排反而是让他们提前认清工业联盟的性质,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动摇乃至于完全否定贵族和教会存在的根基。但认清这个事实,并因此积极投入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一些苦不堪言的贵族凭借他们低下的道德水准发现了联盟“出师有名”的原则,这意味着他们只要不加重对领地人民的压迫,无论人口如何外流都约束武力,极力避免流血事件,那他们就可以在联盟发动对旧世界的整体攻势之前维持自己的统治秩序,将纸醉金迷的生活享受到那个时刻为止。

换句话说,他们躺平了。

对于他们在联盟的学习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果,不仅赫曼这样已经完全成为联盟人的前贵族,连这些贵族中的心志坚毅者都完全看不过去,并因此引发了几次争论。

赫曼一边继续撰写关于北域改制的文章,一边思考这些贵族留学生体现出来的不同倾向,让他们产生这种分化的土壤基础,以及他们结束阶段学习之后的不同表现。这些贵族学生最少也能在工业联盟读完一个学期,只有极少数人在此之后一去不回,无论躺平派还是奋斗派,都会尝试将一些学习的成果带回他们的家族领地,其中不乏大件的机械产品。自鸣钟、照相机和自行车都风靡一时。

这些行为无疑会增进外界对工业联盟的认识。但有意思或者说非常讽刺的一点是,经过这样的沟通之后,躺平派贵族的家族反而较多地愿意继续同工业联盟加深关系,无论是派遣更多的留学生还是让领地人民签订务工合同,他们都比奋斗派积极得多。奋斗派贵族也在斟酌之后决定了继续增加贵族和平民留学生的数量——即使这些年轻人的头脑不可避免地要被异教污染,但他们的教育和生活成本几乎完全由工业联盟承担,奋斗派贵族几乎不需要付出代价可以收获果实,对他们进行有选择的使用,或者将那些平民学成者圈养起来,像他们购买的那些生产工具和生活便利品一样,成为完全为他们存在,只受他们驱使的东西。

大势所趋之下,这种关起门来做的“奋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工业联盟的整体技术水平,通讯、生产以及组织的效率,决定了它不仅能够管理现有的广大地域,还能够对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进行有效控制而不显吃力。虽然强大的兼并落后的是弱肉强食,并不为工业联盟推崇的道理,解放者也在术师的引导下极力避免自己成为新的压迫阶层,但同“旧世界”的交往越多,人们于是意识到贵族这一上层建筑的不合理及宗教的无力,意识到先进取代落后的必然,于是在东方的联合王国也在剧烈转型的同时,人们便不由设想中洲的东西两部相对发展,最终在地理上完全联系起来,将新秩序推广到整个中洲大陆,人间再无饥饿与贫穷,人类整体进入一个富饶美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