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萍水相逢的新朋友。(第3/4页)

两个弟弟才出生就带来这么多改变,她如何能不疼爱他们。

看着小姑娘如此乐观,颜芝仪不由感叹,“那你可真能干,你爹娘有这样的女儿想必也很满足。”

被她这般穿着光鲜亮丽、讲话慢条斯理,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在自家小店的贵客夸奖,芳妮儿脸上也多了几分雀跃,咧嘴笑得更加灿烂,“夫人也厉害,您跟公子是出远门经过我们这儿的吧?赶路可辛苦了,你还能这般体面,真真是不容易。”

芳妮儿真正想表达的是颜芝仪赶路还能这样优雅从容,可惜她没读过书,在店里听得最多的就是体面二字,觉得再没人比眼前这对贵客更配这两个字的,也就学着用上了。

颜芝仪被她这学着大人礼尚往来的模样逗笑了,一大一小聊得堪称热络,这时芳妮儿她爹从后厨掀了帘子出来,轻轻叫了女儿一声,芳妮儿忙道:“爹在叫我了,公子夫人稍等,你们的菜很快送上来。”

陆时寒在一旁静静听着她和店家女儿的交谈,此时见她还在怔怔看芳妮儿的背影,才终于开口询问,“仪儿可是还在替这小姑娘感到惋惜?”

“什么?”颜芝仪回过神来,才意识到男主真正想问是她是不是可怜芳妮儿,只是“可怜”这两个字说出口多少带着上位者对弱者的怜悯,有些高高在上了,不符合他谦虚低调的人设,遂贴心的换成了惋惜。

她摇了摇头说:“芳妮儿虽然有些辛苦,可是她有父母和弟弟,还有间这样生意不错的铺子,家里至少不愁吃喝,且你瞧她笑得多开心,人家为自己而努力,并不需要谁来同情惋惜。”

陆时寒脸上闪过一丝讶然,她这番话其实正是他想说的,他自小因为家境清贫,读书之余便喜欢观察民生百态,这才知道如芳妮儿家这般全家人含辛茹苦维持生计,已经算是安居乐业的生活了,更艰难还有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甚至卖儿鬻女的人家。

没想到自己还没有开口解释,久居深闺的仪儿便看到了这一层,甚至有些读书人都不如她条理清晰透彻。

陆时寒再次感慨不该用常人的眼光看待新婚妻子,她本就不是寻常女子。想了想又问,“那仪儿为何看着芳妮儿久久不能回神?”

颜芝仪用手撑着下巴,“芳妮儿这么能干,小小年纪就能帮家里张罗生意,招待客人、迎来送往都不见怯场,我还比她大了好几岁,又读过两年书,能不能向她学习呢?”

看到芳妮儿接待客人的样子,让她忍不住想起现代女性。

其实说帮家里张罗生意,颜太太和舅母郑氏、甚至她家粮铺那条街上许多掌柜娘子都能做这些,颜芝仪却从来没从她们身上看到让她怀念的气质,大概是她们从内心深处坚守着以夫为天,只是帮丈夫搭把手而已,并不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唯有芳妮儿擅长也喜欢做这些事,帮他们点餐的时候眼睛里都在闪着光,那是大概是一种名为“独立”的品质。

若说颜芝仪对芳妮儿有什么惋惜的,也只会惋惜她生错了时代,放到现代应该会是个女强人。当然在古代她也可以努力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只是这条路注定艰难,她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跟芳妮儿比起来,她明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脑子里却只想着吃喝玩乐,实在是自惭形愧。

颜芝仪承认自己想得有点多,回过神来看见男主一言难尽的神情,甚至还想伸手摸一摸她额头确定是否发烧,她还是很郁闷的,垂头丧气问,“我这个想法很异想天开吗?”

陆时寒摇头否认了,“仪儿不需要向任何人学习,你身上的长处也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

“真的吗?”颜芝仪一秒恢复生气,正要问问自己具体都有哪些优点,察觉不妙的陆时寒却不等她开口便机智转移了话题,“方才不是好奇为何此地人们不爱睡觉?”

颜芝仪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下意识点头:“对哦,这是为何?”

“因为本朝不设宵禁,许多地方都有夜市,即便是咱们江州,往年许多同窗夜间温书之后腹中饥饿,也会三五好友成群出来吃消夜。”

颜芝仪震惊:“咱们江州除了元宵和中秋,平常也有吃消夜的地方?”

“正是。”陆时寒肯定的道,“不过江州夜市散得早,往往二更天就歇了,过几日到了京市,仪儿自可领略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的夜市。”

颜芝仪的三观都要被男主这番话颠覆了,这会儿居然有通宵达旦的夜生活,说明只要会享受生活,在古代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啊。

那她十多天前要死要活想穿回现代到底是为了啥?

她既震惊有对那些充满了向往,正想让男主多讲讲京城的夜生活,不巧他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陆时寒在外面比较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拿起筷子亲自为她布菜:“先用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