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第2/6页)

范蠡已经洗雪了会稽被困的耻辱,便喟然长叹道:“计然的计策有七条,越国运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实现了意愿。既然已经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了这些方法,我想在治家方面也运用它们。”于是就乘一叶扁舟,漂浮在江湖之上,改名换姓,到了齐国叫做鸱夷子皮,到了陶邑又改称朱公。朱公认为陶邑是天下的中心,各地诸侯从四方八面通达于此,是货物交易的良好场所。于是他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于人力。所以擅长治理产业的人,能够放弃人力而把握时机。十九年之中,朱公三次赚到千金钱财,两次分散给贫贱的朋友和远房的本家兄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富有而又爱好施行仁德的君子。后来朱公年老体衰,从而听任子孙,子孙们治理着产业,并且使它生息发展,终于达到万万家产。所以人们谈论富翁时,都称誉陶朱公。

子贡在仲尼那里学成后,便离开他到卫国做官,又在曹国和鲁国之间买卖货物,经商发财。孔子的七十位高徒,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原宪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闭塞不通的小巷子里。子贡乘坐着四马并驾齐驱的车子,带着束帛重礼去聘问、进献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没有哪个不是和他分庭抗礼。得使孔子的名节传扬天下的原因,是子贡在人前人后帮助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势而益彰吧。

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李克务求要竭尽地力,白圭却喜欢观察时机的变化,所以他采取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策略。五谷丰登时,就购进粮食,售出蚕丝、生漆;蚕茧产出时,就购进丝帛、绵絮,售出粮食。太岁星处在太空中的卯宫,天下就大丰收;明年将会衰恶。太岁星行至午宫,天下大旱;明年将会很美好。太岁星行至酉宫,粮食丰收;明年将会衰恶。太岁星行至子宫,天下大旱;明年将会很美好,会有雨水。当太岁星行至卯宫时,白圭囤积的货物大概要比往年多上一倍。想要使价格上涨,他就购进下等的粮食;想要使每斗每石粮食的重量增加,他就购进上等的粮种。白圭能够不讲究吃喝,抑制嗜欲,节俭衣服,和手下的人以及奴仆同甘共苦,趋赶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凶禽猎取食物那样突发敏捷。所以他说:“我经营生产,就是像伊尹、吕尚策划谋略,像孙子、吴起运用兵法,像商鞅推行法制那样的。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硬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方法,我终究不会告诉他的。”因而天下的人说到经商之术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吧,能够尝试而又有所成就,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猗顿靠经营池盐起家,而邯郸的郭纵靠冶炼铁器成就了家业,他们和帝王同等富有。

乌氏县有位名倮的人经营畜牧业,待到牲畜众多,就将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去求购珍奇之物和丝织品,暗中敬献给戎王。戎王用十倍于礼品价值的财物进行还赠,送给他牲畜,牲畜多得要用山谷为单位来计算牛马的数量。秦始皇诏令倮的地位与封君并列,按规定时间和列臣一起入宫朝见。而巴地有位寡妇名清,她的祖先得到丹砂矿,独揽其利益已经好几代,家产也不可计量。清是一位寡妇,能够守住先人的家业,用钱财自卫,不被他人侵犯。秦始皇把她尊为贞妇,用宾客的礼节来接待她,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倮是边鄙之人,畜牧之长,清是穷乡僻壤的寡妇,能够和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君分庭抗礼,在天下显扬名声,难道不是依赖他们的财富吗?

汉朝兴起,海内统一,开放了关卡桥梁,松弛了开发山林水泽生产的禁令,因此富商大贾周行天下,交易的物品没有什么是不能流通的,商人们大得其所欲,于是政府迁徙豪杰、诸侯、强宗望族到京都地区。

关中地区自菑县、雍县以东到黄河、华山之间,膏壤沃野方圆千里,从有虞氏、夏后氏征收贡赋那时起,就把那里划为上等田地。后来公刘迁徙到菑,周太王、王季居住在岐邑,周文王建立了丰京,周武王修治了镐都,所以那里的人民还有先王遗风,爱好稼穑,种植五谷,以土地为重,很难去干邪恶之事。到了秦文公、德公、穆公居住在雍邑,地处陇、蜀货物交流的要道,因而有很多商人。秦献公徙都到栎邑,栎邑往北使戎狄却步,往东与三晋相通,也有很多大商人。秦孝公、秦昭襄王治都咸阳,凭借着咸阳从而又建立了汉朝的都城长安,以及长安附近的因供奉皇帝陵墓而设置的各陵县,四方八面的人和物辐凑并至,相会在那里,地小人众,所以那里的民众日益玩弄智巧,从事工商之类的末业。关中地区以南就是巴郡、蜀郡。巴郡、蜀郡也有肥沃的原野,土地盛产栀子、生姜、朱砂、石材、铜、铁、竹木器物。巴蜀南抵滇、菑,菑地多出僮仆;西近邛、笮,笮地出产马、旄牛。然而巴蜀地区四面闭塞,靠栈道千里,与关中无所不通,唯有褒、斜两个山谷绾结集中了四方的道口,有如车毂之凑集,用多余的货物去交易短缺的货物。天水、陇西、北地、上郡和关中的风俗相同,然而向西有羌中的便利,往北有戎狄的畜牧。戎狄的畜牧业位居天下的首位,但是土地也很贫瘠,形势险恶,只有京师长安控制它的通道。所以关中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不过十分之三,然而估量其中拥有的财富,占据了天下的十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