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第3/6页)

从前陶唐人在河东建都,殷人在河内建都,东周人在河南建都。这河东、河内、河南三河地区位于天下的中心,就像鼎的三只足,是君王们更迭居住的地方,建国各有数百或上千年。那里土地狭小,人口众多,是都城封国诸侯聚集的地方,所以当地的民俗吝啬节俭,熟习世故。杨、平阳两郡的民众向西到秦和戎狄地区做买卖,向北到种和代两地做买卖。种、代在石邑的北面,其地邻近匈奴,屡次遭受寇掠。人民骄横强直,喜好斗气,任侠为奸,不从事农耕或商业。不过其地迫近北夷,军队经常来往,从中原地区运送来的物资时有剩余。那里的民众性如羯薾,剽悍而不均,自三家尚未分晋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对其剽悍感到担忧,而赵武灵王使他们更加厉害,其风俗还有赵国的遗风。所以杨、平阳的百姓由于这个缘故在其间经商买卖,得其所欲。温、轵两县的百姓向西到上党经商,往北到赵、中山做生意。中山土地贫瘠,人口众多,在沙丘一带还有殷纣王当年淫乐的遗址和殷人的后裔,民俗狷急,靠投机谋利生活。男人们相聚游戏,慷慨悲歌,行动时就纠合着去杀人抢掠,停息时就去盗墓,制造伪巧、奸邪淫乱的勾当,多有美色的男子去做倡优。女人们则弹奏着琴瑟,拖拉着鞋子,在权贵富豪中游走献媚,有的被纳入后宫,遍及各地诸侯。

然而邯郸也是漳水、黄河之间的一个都市。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两地的风俗和赵相类似,不过地近梁、鲁,百姓稍微庄重些,而且注重节操。卫元君从濮上之邑帝丘迁徙到野王,野王地区的百姓喜好斗气,任侠为奸,有卫国的遗风。

那个燕国故都蓟也是勃海、碣石之间的一个都市。它南通齐、赵,东北邻近匈奴。从上谷到辽东,土地辽阔,人民稀少,屡次遭受侵略,民俗大致和赵、代两地的相类似,民众像雕那样强悍,缺少思虑。当地具有鱼、盐、枣、栗的富饶。北面邻近乌桓、夫馀,东面处于控制秽貉、朝鲜、真番的有利地形。

洛阳向东可以到齐、鲁经商,向南可以到梁、楚做买卖。所以泰山的南边就是鲁,它的北边就是齐。

齐地山海环绕,膏腴之地方圆千里,适宜种植蚕桑、大麻,人民大多生产彩绸、麻布、丝帛、鱼、盐。临菑也是东海和泰山之间的一个都市。那里的民俗宽容豁达,而且足智多谋,爱好议论,以土地为重,难以动摇流散,怯于聚众斗殴,勇于持刀行刺,所以多有抢劫他人的事情,这是大国的风尚。当地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全。

而邹、鲁两地滨临洙水、泗水,仍有周公的遗风,民俗喜好儒术,礼仪完备,所以那里的百姓小心谨慎,颇有蚕桑、大麻的产业,但没有山林水泽的富饶。土地狭小,人口众多,人们节俭吝啬,害怕犯罪,远离邪恶。待到他们衰落的时候,喜好经商趋利,比周地之人还要厉害。

从鸿沟往东,芒山、砀山以北,直至巨野,这是梁国和宋国的故地。陶、睢阳也是一个都市。从前,唐尧从成阳兴起,虞舜在雷泽捕鱼,商汤在亳都居住。那里的民俗仍有先王的遗风,庄重宽厚,多有君子,喜爱农耕稼穑,虽然没有山林大川的富饶,人们能节衣缩食,来得到财物的蓄藏。

越、楚两地则有三种风俗。从淮北沛郡到陈郡、汝南、南郡,这是西楚地区。那里的民俗剽悍轻捷,容易发怒,土地瘠薄,少有财物的积聚。江陵是原楚国的郢都,西面通达巫郡、巴郡,东面又有云梦的富饶。陈郡位于楚、夏的交接之处,流通鱼、盐之类的货物,那里的民众多为商人。徐城、僮县、取虑等地的民俗则清白严刻,重视自己的诺言。

彭城以东,以至到东海、吴、广陵,这是东楚地区。那里的民俗和徐城、僮县相类似。朐县、缯县以北,民俗则和齐地的相类似。浙江以南则和越地的相类似。吴自从吴王阖庐、楚国春申君、西汉吴王刘濞三人招致天下的喜游子弟,东面有海盐的富饶,又有章山的铜矿,三江五湖的便利,也成为江东的一个都市。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这是南楚地区。那里的民俗大致和西楚地区相类似。楚国郢都失守以后,迁都到寿春,寿春也是一个都市。而合肥感受着长江、淮河南北潮水的汇集,是皮革、鲍鱼、木材的集散地。因为和闽中、干越的风俗相混杂,所以南楚地区的百姓喜好言辞,花言巧语,少有信用。江南地势低,气候潮湿,男人短命早夭,盛产竹木。豫章出产黄金,长沙出产铅、锡,但是矿藏的储量很少,开采所得不足以抵偿所需的费用。九疑山、苍梧以南,以至儋耳一带,民俗与江南大致相同,而且多与杨越的相似。番禺也是那里的一个都市,是珠玑、犀牛角、玳瑁、水果、葛布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