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第4/10页)

于是,司马迁按次序论述和编写那些史文。太初元年着手撰作,第七年,太史公因替李陵辩冤而遭致大祸被关进监狱。于是喟然叹息说:“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毁伤了,没有用了啊!”退一步深思说:“诗》《书》之所以含意隐晦、文字简短,是由于作者想要表达他心中的思虑。从前周文王被商纣王拘囚在羑里,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厄在陈、蔡之间,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成《离骚》;左丘明失明,便撰有《国语》;孙子被处以膑刑,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留下传世之作《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余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中有某种郁闷积结,不能通畅地发表出来,所以才追述往事,考虑未来。”这样,终于编写了陶唐以来到汉武帝获得麒麟那一年止的历史。从黄帝开始。

从前黄帝遵循天地的法则,颛顼、帝喾、尧、舜四位圣人遵循先代的治道,先后相继,各成法度;唐尧让出帝位,虞舜觉得自己德行不堪重任而心中不乐。这些帝王的美德丰功,万世流传。作《五帝本纪》第一。

由于大禹治水的功业,九州得以同享安定,光耀在唐、虞时期,功德流传到后代的子孙。夏桀荒淫骄横,因此被流放到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契建立了商国,世代相传直到成汤;太甲被放逐迁居到桐地,因阿衡盛德的感召而悔过图强;武丁得到傅说辅佐,才被称为高宗;纣王辛沉湎酒色,诸侯不再朝拜进献,国统断绝。作《夏本纪》第三。

弃发明种谷,传到西伯姬昌而功德隆盛;武王伐纣,在牧野一战亡殷,安抚天下;幽王、厉王昏暴乱行,丧失了丰、镐二京;王室衰败,传到郝王,洛邑断绝了周室宗庙的祭祀。作《周本纪》第四。

秦的祖先伯益,曾经辅佐大禹;穆公思义,悼念覆灭于筰山的师旅;可是以人殉葬,诗人作《黄鸟》之诗歌咏哀伤;传到秦昭襄王,才奠定了秦的帝业。作《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即位,兼并了六国;销毁兵器,铸成钟鐻,想停息干戈兵革,上尊号称皇帝,耀武扬威,专靠暴力;秦二世承受国运,子婴投降做了俘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秦朝丧失王道,豪杰并起造反;项梁开创反秦大业,项羽接替这个事业;杀死庆子冠军,救了赵国,诸侯拥立他为统帅;诛灭子婴,背叛怀王,天下认为他做得不对。作《项羽本纪》第七。

项羽残酷暴虐,汉王建功行德;发愤于巴、蜀、汉中,率军北还,平定三秦,诛灭项籍,奠定帝业,天下得到安宁,又改革制度,移风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帝早年去世,外戚诸吕当权,百姓不欢悦。吕后重用吕禄、吕产,诸侯图谋铲除他们;吕后杀害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朝中大臣恐惧,终于导致吕氏宗族覆灭之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汉朝初建,惠帝死后帝位继承人没有明确,诸吕被灭,大臣们迎立代王即位,天下人心归向文帝;废除肉刑,开拓交通,对臣民广布恩惠,文帝死后庙号称为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王骄横放肆,吴王刘濞首先叛乱,朝廷发兵征讨,七国叛乱分子先后伏罪,天下安定,太平富裕。作《孝景本纪》第十一。

汉朝兴建传国五代,隆盛局面出现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对外排斥夷狄,对内修正法度,举行封禅大典,修订历法,更换崇尚的服饰颜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久远了,具体的纪年已不可推考,大体上是取材于传世的谱书和古代文献,以这些为依据,进而略加推算,作《三代世表》第一。

周幽王、周厉王以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自为政,《春秋》也有些记载不全;而谱书记载的经营方略,反映了春秋五霸更迭强盛衰败的情况,为了考察周朝诸侯世系的先后关系,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以后,诸侯国内大夫的家臣执政,较强的侯国更相称王;因而到了秦王嬴政时代,终于吞并各国,没收封地,独揽始皇帝的尊号。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皇帝暴虐,楚人陈胜发难,项氏反秦而终于自乱,汉王便仗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有三次帝位更替,事情繁杂,变故很多,所以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朝兴起以来,直到武帝太初这一百年间,诸侯或废或立,或被分割,或被削地,谱书记载不清楚,史官也难继续这事,但据诸侯国存在的世代长短,或许可推知其强弱的原因。作《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