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出奥古斯都,造就罗马永恒的荣耀(第3/13页)

人们从意大利四面八方汇集到罗马城,不是给雷必达举行葬礼,而是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推选屋大维就任罗马最高祭司团祭司长。屋大维当仁不让地兼任了祭司长,成为帝国宗教组织的正式领袖。此时,屋大维已经将军权、政权、立法权和宗教权集于一身。

公元前2年,屋大维又被罗马元老院、骑士和平民一致宣布为“祖国之父”。至此,共和的幻想被独裁的现实彻底征服了。奥古斯都元首政治最终冲破它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确立下来。从此,罗马人不需要再选执政官、保民官、祭司长等官员,只需要一起听命于元首(皇帝),赢得认可就行了。从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2年,罗马存在了752年的共和制度,最终在“民主派英雄”屋大维手里正式结束。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是罗马走向新时代的标杆性人物。

2. 近卫军扮演决定皇帝废立的角色

相比共和制度,元首制度下的最高统治者不用选,地方官员也不用选。国家元首即皇帝,帝位当然是世袭的,皇帝在世时即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在其死后照例予以承认就行。但是,事情并没那么顺利。罗马进入帝国后,元首独裁制的弊端很快就带来了负面影响。屋大维之后的几位皇帝都比较残暴,给罗马带来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

屋大维在政治上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个毋庸置疑的失败者。这影响了罗马帝位的继承,影响了罗马历史的发展。屋大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但是,他的继妻李维娅仇视这个女儿,将其生的三个儿子,即屋大维的三个外孙,或毒死,或流放。

屋大维死时,他女儿已经死去,外孙非死即流放,帝位落在李维娅与其前夫提比略·克劳狄所生的儿子、屋大维的继子提比略手里。这段时期被称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朱里亚指继任皇帝和屋大维的家系,克劳狄则是提比略的家系。

独裁体制具有严重的排他性,尤其是排挤有资格获得帝位的人。提比略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把有屋大维血统的最后一个男性后裔、那位被放逐的外孙杀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王朝是从宫廷密谋、血肉相残开始的,这也预示着该王朝将会充满着血腥。

提比略是从宫廷环境中长大并培养起来的专制统治者。他生长于帝王之家,在青年时就荣宠加身,出任执政官,盲自尊大而又残忍凶狠,古典公民政治观念在他头脑里杳无踪迹,而只推崇血腥的暴行和偏爱腐化荒淫的生活。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提比略也学屋大维一样,软硬兼施,缓和皇帝与元老院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压制公民大会,提高元老院地位,即取消公民大会的选举权、立法权,把那些权力交给元老院。这样既赢得了元老们的欢呼,也进一步肃清公民政治的影响,铲除了原来民主共和政治最后的土壤,当然也为其实施独裁扫清了障碍。

任何对皇帝的非议,提比略都采用严厉手法加以制裁。他援用“侮辱元首即侮辱罗马人民尊严”之例,对一切反对皇帝的行为坚决进行镇压——无论是贵族,还是公民,或者是奴隶,只要触犯这一条,概莫能外会遭到严惩。

在提比略专制统治下,元首顾问会成为较固定的机构,经常处理国务事件,增加了权力。同时,他进一步从自己亲信的骑士、侍从甚至被释奴隶中选任官员,让他们包揽政事,管理皇室事务,逐渐形成独立于罗马元老院等共和制机构以外的宫廷官僚体系。

提比略也意识到自己不得人心,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时刻提防被人暗害。他特别宠信近卫军官兵,给他们优厚的待遇,把近卫军都集中到罗马城和皇帝行宫周围,通过他们日夜值班放哨来加强皇宫的安全。

提比略特别宠信的近卫军很快就成为其阴谋暗害最喜欢利用的工具。最后,随着宫廷政变的不断出现,近卫军扮演着决定皇帝废立的角色。

提比略对其他人过于残暴,与之相处久了,近卫军很多人内心特别怨恨他。公元37年,近卫军在卡普里岛的行宫杀死了提比略。提比略的侄子日耳曼尼库斯和屋大维外孙女的儿子卡里古拉继位为皇帝。

卡里古拉自幼在军团中长大,本来很受军队拥戴,但他的暴虐更骇人听闻。近卫军又于公元41年将其杀死,册立卡里古拉的叔叔克劳狄乌斯为帝。

克劳狄乌斯娶了卡里古拉的姐姐、自己的侄女亚格里皮娜为妻。这种婚姻在如今看起来是乱伦,是近亲结婚,法律不允许,但在那时却习以为常,是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只不过,这种“亲上加亲”并未加强罗马的统治,而是让更多人为了满足私欲相互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