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2/33页)

当时,以卢阿为首的匈奴人是悬在东罗马头上的一把剑,随时都可能发动战争。东罗马想利用匈奴人对抗匈奴人,就答应与他们签订和约,并缴纳保护费。因为不答应,东罗马就面临进攻,而卢阿不仅不会来救助,还可能趁火打劫。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认为此举是一箭双雕,但没想到一下子激怒了卢阿:东罗马与不服卢阿的匈奴部落签订和约,简直就是与匈奴内部的反叛分子里应外合,共同对付自己。公元432年,卢阿要求东罗马宣布与那些匈奴部落签订的和约无效。

狄奥多西二世害怕卢阿发动战争,连忙派人前往交涉。不过,当东罗马使者抵达匈奴边境时,却得知卢阿已死,匈奴已经由布雷达和阿提拉共同执政。

公元435年,布雷达和阿提拉在马盖斯附近的草原上与东罗马使者谈判。他们根本就不给东罗马使者余地,直接宣布条约内容,逼迫对方签字。和约内容让东罗马偷鸡不成蚀把米:

1.凡是卢阿要求引渡的匈奴叛国者,东罗马须立即将他们抓捕,遣送回国,尤其是避居在君士坦丁堡的两位匈奴部落王子必须要用钉子钉死;

2.废除一切与其他匈奴部落订立的条约,承认只有布雷达和阿提拉才有订立条约的权力;

3.每年交付给匈奴人的保护费进行合理上调:由于以前匈奴只有一位国王,而现在有两位,保护费得上涨100%;

4.东罗马在多瑙河岸开设市场,向匈奴供给物资;

5.在匈奴的东罗马俘虏如果逃跑的话,每跑一个,就向东罗马罚款8枚金币。

面对气势汹汹的匈奴人,东罗马使者根本不敢反驳,全盘接受了。阿提拉为了让东罗马自觉遵守条约,不敢阳奉阴违,特意邀请两位使者参观匈奴人进攻西徐亚与日耳曼部落的屠杀表演,对东罗马进行暴力威慑。

没有做好翻脸的准备,也没有对抗匈奴人报复的实力,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想玩“以夷制夷”战略,不仅颜面丢尽,还给东罗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和约签订后,布雷达和阿提拉专注于征服匈奴内部不服的部落,进一步整合匈奴人的势力。公元444年,布雷达死去,阿提拉成为匈奴唯一的国王,也征服了在欧洲的所有匈奴部落。而此期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苟延残喘,并没实施什么振兴措施,每年老老实实地如约缴纳保护费。

阿提拉坚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曾傲慢地对东罗马人说:“在罗马的广大疆土中,任何安全或难以攻克的堡垒和城市都不存在。假如喜欢的话,我们都可以将它从地面上抹平。”东罗马人听到此话,只有磕头恭维的份儿。阿提拉心满意足,见从东罗马那里捞不到什么大油水了,就将战争目标转向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正处在上升时期,与匈奴人死磕。匈奴人与波斯人一番恶战后,因为无法取胜而不得不退兵。阿提拉从来不愿做赔本买卖,决定在东罗马身上弥补与萨珊波斯作战的损失。强权就是如此不讲理,东罗马即使小心翼翼也躲不过飞天横祸。

阿提拉率匈奴军一举攻克多瑙河附近的君士坦提亚堡,赶走或杀死了在那里做生意的东罗马商人。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不敢宣战,而是派人去问阿提拉为何攻占君士坦提亚堡。阿提拉说,马尔格斯的主教进入匈奴国亵渎了匈奴的皇家墓地,并偷窃了国王的财宝。同时要求东罗马必须立刻逮捕主教及其同党,并退赔赃物。

匈奴人无故破坏和约,发动战争,还反咬一口,威胁勒索。东罗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忍无可忍,回绝了阿提拉的要求。阿提拉于是命匈奴人在附近大肆抢掠。

面对东罗马的灾难,马尔格斯的主教亲自派人同阿提拉谈判,并提出解决方案——市民开城门投降,主教本人逃跑。匈奴人的目的是抢掠财物,阿提拉见马尔格斯的主教愿意主动献城,这既便于抢劫,又能迅速突破东罗马的边境防线,就同意了。

匈奴人抢掠了马尔格斯,并两次大规模入侵,赢得了三次大会战,占领了东罗马70座城市。匈奴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温泉关,威胁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内心畏惧匈奴人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被迫迎战,但屡战屡败。为了自保,狄奥多西二世动员君士坦丁堡所有劳力,在60天内修好首都的城墙。但是,无论城墙多么高大,君士坦丁堡的军民面对气势汹汹的匈奴人却没有丝毫的斗志,投降论调到处蔓延。虽然狄奥多西二世信誓旦旦地表示头可断、血可流,誓与匈奴对抗到底,但君士坦丁堡的军民龟缩在城里不愿出战,眼睁睁地看城外的军队被匈奴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