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3/33页)

幸好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匈奴人不善于攻坚作战。阿提拉包围君士坦丁堡很长时间,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城墙的办法。双方再这样僵持下去,对谁也不利,于是又不得不重开谈判。

公元448年,双方终于签订和约,结束战争。新的和约条款如下:

1.东罗马割让从多瑙河南岸到色雷斯大片国土给匈奴,并将居民全部撤走,这些地方的面积按照匈奴人的计算方法为15天的旅程;

2.为了补偿匈奴的战争花费,东罗马支付6000磅黄金给阿提拉。保护费提高到每年2100磅黄金;

3.东罗马立即将被俘的匈奴人释放,并交出为东罗马而战的所有匈奴人(包括匈奴治下的欧洲蛮族人),而被匈奴俘虏的东罗马人则需要每人支付12枚金币的赎金。

被匈奴人打得惨败的狄奥多西二世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本钱,唯有全盘接受。和约签订后,不仅那些帮助东罗马的蛮族部落憎恨狄奥多西二世背叛和出卖了他们,无数被割让地区的东罗马臣民还不得不背井离乡,无数人家破人亡。不少东罗马居民拒绝迁走,这又惹怒了阿提拉。他要求狄奥多西二世对此做出解释。狄奥多西二世只好一边耐心解释,一边耐心地劝导那些居民顾全大局,搬出被割让地区。

为了避免再次遭到入侵,狄奥多西二世派出使团前往匈奴与阿提拉谈判。使团从君士坦丁堡出发,向西走了13天,行进千余里,才抵达东罗马的新边境,然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匈奴国地盘。在匈奴人百般刁难下,他们最终见到了阿提拉。

东罗马使者与阿提拉谈了几天后,阿提拉才表示了“他的大度和慷慨”:一些东罗马俘虏被允许以较低价格赎身。

就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东罗马使团有刺客——狄奥多西二世的当权宦官克莱萨菲亚斯唆使艾德孔寻机刺杀阿提拉的秘密曝光。

阿提拉派人带着“证据”到君士坦丁堡,找狄奥多西二世讨说法。匈奴使者径直闯进东罗马皇宫,厉声喝问克莱萨菲亚斯。另一位使者也呵斥狄奥多西二世“不应该如一个邪恶的奴隶那样秘密谋害主人”,向他下达最后通牒:立刻奉上克莱萨菲亚斯的狗头,否则就毁灭他的帝国,当然也包括他本人在内。

狄奥多西二世惊呆了,立即派出一个最高级别求饶使团,带着能凑出的全部礼物去哀求阿提拉饶恕。阿提拉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后,看在格外厚重礼物的份儿上,赦免了狄奥多西二世。此时,东罗马的颜面再一次扫地,在匈奴人面前如同奴隶一般,以至于匈奴首领阿提拉都可怜狄奥多西二世,主动展示他的“大度和慷慨”:保证遵守和平条约,释放大量俘虏,放弃多瑙河南岸原属于东罗马的大片领土。

事实上,那片领土的人和村庄城镇都已经被抢光、烧光、杀光,匈奴人留着也没多大用处,还给东罗马,只不过是等他们建设好了,好再去抢。

公元450年,一生被匈奴人蹂躏得毫无尊严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去世。他姐姐巴尔吉莉阿继位,成为东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巴尔吉莉阿选择元老院议员马尔西安做丈夫,共同统治已经破败到极点的东罗马。

还别说,巴尔吉莉阿和马尔西安的政治能力确实比狄奥多西二世强。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摆脱匈奴人无休止的压榨,为日后东罗马复兴奠定基础。马尔西安决定改变忍辱偷生的国策,反对继续向阿提拉奉献大笔财物求和。当时,东罗马国库早已经被匈奴人掏空。他认为,东罗马的蛮族士兵不见军饷不打仗,应该把从国民那里搜刮来的钱财用来整顿军队,而不是一味地向匈奴人屈服。至于如何不惹怒匈奴人引来战争,马尔西安想了个办法,派人去阿提拉那里哭穷:东罗马已经没钱交保护费了,即使你来抢,依然还是没有。

东罗马使者见了阿提拉后,非常悲情地哭穷。阿提拉发现,与以奴隶自居的狄奥多西二世比起来,东罗马新皇帝要强硬得多,竟然敢摆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姿态。他审时度势,综合考虑了时局,认为东罗马确实已被洗劫到了赤贫的地步,与其继续与它较劲儿,逼它个鱼死网破,还不如暂时饶了它,等它把自己养肥了再宰。

阿提拉大手一挥:没钱交保护费,那就算了吧,我不在乎那几个钱,你们皇帝也没必要那样可怜兮兮的了。

此后,阿提拉抢掠西罗马去了,暂时将东罗马晾在一边。东罗马哭穷出乎意料地赢得了生机。当然,东罗马的危机并没解除,不得不继续哭穷和小心翼翼,唯恐惹怒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