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原则性和灵活性(第3/5页)

刘备版鸿门宴

涪江之上。刘备与刘璋相见,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所谓各叙兄弟之情,那情景相当的感人。

刘璋的心可以说完全放下来了。他对众官员说——知道成功的秘诀吗?从相信兄弟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可以怀疑的,兄弟情不能怀疑。否则,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过很多官员对刘璋的谈话抱持审慎的态度。一切才刚刚开始,狐狸的尾巴究竟会不会露出来,不到最后时刻是不好判断的。

与此同时,庞统则劝刘备痛下杀手。不错,亲切友好的交谈是可以的,叙兄弟之情也没什么,但那只是过门,是前奏。接下来,就要使出男儿本色,该出手时就出手。

刘备又首鼠两端了,又开始怀疑昨天的决定——杀同宗兄弟,是我刘某人该干的事吗?!

庞统见刘备还是心太软,就又循循善诱,说咱们爬山涉水,已经走到这一步,退是不能退了。如果一直狐疑下去,能做成什么事呢?再说我们的机谋一旦泄露,反为对方所算。在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明公真打算不明不白地死去?

刘备依旧首鼠两端。

唉,杀一个人真不是容易的事,特别是要杀的这个人是自己的兄弟。刘备的痛苦难以名状。

庞统便不再逼他。

庞统以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狠出来的。对别人狠一点,对自己更要狠一点。很显然,刘备在这两方面都没能达标。

他决定,让魏延去做这件事。魏延这人比较狠,曾经杀过人。杀过自己的主子。

如果在宴席上安排他舞剑的话,他一定能舞出花来。不错,鸿门宴。

刘备版的鸿门宴。只是刘备本人并不知情。事实上庞统也不需要他知情。只是一个道具罢了。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在某些时候有意无意地做道具。看他人剑起剑落,看世事白云苍狗,还没明白是什么事呢,一不留神自己已是戏中人。

哪怕是戏中的看客。

表演开始了。这是刘备与刘璋的第二次聚会。主题是酒、友情与合作。

庞统给他加了个主题。剑。

魏延的剑舞起来了。很好看,也很凶险。这样的凶险被刘璋的手下诸将看出来了,他们共看出来八个字——魏延舞剑,意在刘璋。

便跳进去与他对舞,目的是制止魏延接下来的行动。

魏延接下来的行动果然流产了——却不是刘璋手下诸将制止的结果。

而是刘备喝斥了。刘备以他迥异于寻常音调的断喝声阻止了魏延的蠢蠢欲动,同时也赢得了刘璋的高度赞赏——这个兄弟,实诚啊……

刘备留了下来,领兵往葭萌关替刘璋守西川大门去了。因为张鲁整顿兵马,准备攻打葭萌关。

刘备信心高涨,很有扎根边疆的意思。这让庞统大失所望。庞统以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只跟心态有关。细节决定成败?拉倒吧,心态才决定成败呢!

但是庞统不知道刘备的心态何时才能走向阳刚。事实上他几乎不抱什么信心了。

原因很简单,刘备的心态从来就没阳光过。作为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漂泊者,刘备整个人已经被扭曲了。从里到外。这是庞统最伤感的地方。

只是他无可奈何。毕竟他不是诸葛亮,能左右眼前的这个人。事实上即便是诸葛亮也不能完全左右刘备。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说到底是不能左右他人的。

除非被左右的那人没脑子。

人间事需要设计

孙权每个星期要开一次例会。

他手下众官员出席。例会的规则是你可以不会说话,但你不能不说话。

总之要人人过关,以体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

很多官员在会上讲一些例会语言。孙权就在例会语言中昏昏欲睡,几乎要早生华发了——天哪,实在是太枯燥、太空洞了,简直能闷死个人。

直到这一天,他突然睁大眼睛,不再郁闷。

因为顾雍在例会上提了一个建议,很刺激,很振奋人心。

顾雍说:刘备现在在西川替刘璋当长工呢,一时半会回不来。我以为,现在正是咱们拿回荆州的大好时机!

孙权一想,对啊,刘备自己不要老窝,跑到别人的老窝那里去找窝,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便准备发兵,要端掉刘备的老窝。但是这样的动议却被一老太太骂得狗血喷头。是吴国太。吴国太以为,献此计的人可杀!因为他将害了他女儿孙夫人的性命。

孙权的满腔热血马上就变凉了——投鼠忌器,投鼠忌器啊!他妹妹现在已不单单是他妹妹,而是刘备的夫人了。真要攻打荆州,孙夫人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可要是不取荆州,眼睁睁地看着肥肉到自己嘴边却吃不上,这让孙权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