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原则性和灵活性(第4/5页)

张昭告诉他,人世间的事,需要设计。

世事是不完美的,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设计。设计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我能,我可以!

张昭建议,以国太病危,欲见亲女的名义,把孙夫人从荆州接回来。当然,如果能把那个阿斗——刘备唯一的儿子一起接回来,那我们就稳操胜算了——对刘备来说,孙夫人可能不算人质,阿斗却绝对是人质了。到时痛苦万分同时又心太软的刘备一定会把荆州拿来换阿斗的,这还省得我们动刀动枪了。

孙权依计而行。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要设计的,设计后的生活毫无疑问将走向完美,走向心想事成。

他希望这一次,不会有意外。

但是世界上的事,没有意外是不可能的。事事都有意外,所不同的是意外大小而已。这一次出了小意外。

孙夫人跑回来了,阿斗却没有回来。被赵云从半路上截走了。

赵云以为,走了一个女人没什么,哪怕这个女人目前的身份是他的嫂嫂,但嫂嫂是可以更替的,起码在此之前,他已经有过两个嫂嫂了,而刘备的儿子却只有一个,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

他不能允许孙夫人将阿斗带回东吴。

当然,对孙权来说这点意外算不了什么。因为战争的借口已经有了。

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起兵攻取荆州。可谁都没有想到,曹操竟在此时出动四十万大军来报赤壁之仇了。

由次,孙权再次明白了那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是由一系列意外组成的。所有的意外构成了人生的悬念。在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的突围表演中,我们的人生旅程也就慢慢铺展开来。

张昭看上去没什么反应——在百官们无头苍蝇般的嗡嗡声中,张昭在闭目养神。孙权知道,他有救了。

因为张昭不是一个经常能闭目养神的人,值此大敌当前,他有如此之举,只能说明一点——曹操不可怕。

曹操确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刘备在此时若和曹操勾结起来,杀一个回马枪,那东吴就完了。

张昭建议——西川是不要再派兵去打了,但刘备还是要消灭的。怎么消灭?修书二封:一封给刘璋,就说刘备暗通东吴,准备共取西川,使刘璋起疑心而攻刘备;另一封给张鲁,教他进兵向荆州来,使刘备首尾不能救应。到那时我们再起兵取之,刘备也就差不多玩完了。

毫无疑问,张昭的建议是阴毒的,很阴很暴力。孙权一想到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囧事,便觉得再阴毒的计谋都不为过。

只要真正能够复仇。

失态是奢侈品

刘备开始心慌慌了。因为诸葛亮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老婆跑了,曹操来了,要打孙权,打完孙权,很可能直奔荆州,目的性很明确。

总之形势不大好,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

刘备便问庞统:如之奈何?呵呵,又一个如之奈何,那表情在庞统看来,简直是世界末日到了。

庞统安之若素。因为他相信一个人,诸葛亮。

诸葛亮有时会故弄玄虚,将一点小事搞得天样大,事实上在诸葛亮眼里,天下无大事——因为闷,逗你玩。玩得起你是男人,玩不起你就是孬种了。

庞统当然不敢说刘备是孬种,他们的交情还没有到那份上。他只告诉刘备,荆州没事,有孔明在那,不管是孙权还是曹操,都只能到此一游,然后走人。现在咱们得考虑一下退路。主公可写信给刘璋,就说曹操攻击孙权,孙权求救于荆州。我与孙权是两隔壁,唇齿之邦,不得不救。所以要回荆州,与孙权一起同破曹操,怎奈兵少粮缺,还希望看在同宗之谊上,援助我精兵三、四万,军粮十万斛,请勿有误。当然军马钱粮真到手后,咱再另作商议。

刘璋接到刘备的信,立刻准备发兵,很有兄弟的事就是我的事的意思。的确,刘备的表现太好了,自入川以来,处处服从他的领导,制止闹事者,甘当守护神,现在兄弟有难,刘璋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出手相助。

黄权在此时又出来苦谏了。黄权是生命不息,苦谏不止。就像有些人的一生,执着于一件事情而不能自拔,他们把这叫做理想。

黄权的理想就是做刘璋的智囊,第一智囊。他提请刘璋注意,刘备自从入川后,广布恩德,以收民心,其用心之深,不在谋一城一地。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次如若相助,是抱薪助火,也是与虎添翼,麻烦大了……

黄权以为,自己这么说会再次触怒刘璋,落得个跟上次一样的命运,被扫地出门。但是很意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