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3/5页)

事不宜迟,知县当即差人将衙前捕头龚定国唤至后堂,向其简要说明了情况,命他速将朝廷要犯楚红缉拿归案。

龚定国其人生得身高八尺,方正脸膛,浓眉环眼。因其生性耿直而又心思缜密,更兼有着一身的好武艺,颇得前任县令的器重。现任知县到职以后,却觉与其品性多有不和,曾想将他撤换掉。但是物色了一圈后,不得不承认,在当地欲另找一个可在各方面能力上与龚定国相匹敌者,不太容易,不得已只好继续留用了龚定国。

好在龚定国相当忠于职守,在缉贼拿盗维持治安诸多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省了知县不少的心神。至于一些个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勾当,因龚定国眼里揉不得沙子,知县不得不多加小心地避着他。所以龚定国对于这个知县来说,是一个弃之有所不便,用之亦有所不便的人物。

此番缉拿楚红,是必得龚定国出马不可的。楚红的武功已经随着那缉捕文告被传扬得非常神奇,若无龚定国压阵,即令衙上的捕快全数出动,亦恐难保万全。否则知县倒很想撇开龚定国,亲自带人去拿下楚红,岂不益显其功大焉?

龚定国听知县介绍完了案情脉络,毫无表情地瞥了坐在一旁的王俭一眼,当时没有说话。他原本就对官场腐败、恶霸横行、鱼肉百姓的社会现状深怀不满,听到关于楚红汴京行刺案的传闻后,颇感那潘世成乃可杀而不可留之人,杀得真是痛快。甚至在心底里,很有想见识一下那位巾帼英侠的念头。今闻楚红已潜来丰县,且被主簿王俭马上“大义灭亲”地报了案,惊讶之余,胸中不禁涌起了对王俭这种无耻行径的鄙视和愤慨。同时他就在心里思考,如何能帮助楚红躲过这一劫。

知县见龚定国沉默不语,以为龚定国亦对捕拿那身怀绝技的案犯心存畏惧,乃正襟厉色言道,龚捕头何故作踌躇状耶?自古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今日正是为朝廷效命之时,岂可似这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乎?

龚定国听知县放出这几句屁话,内心暗自骂道,狗日的知县,要是没有我姓龚的日夜巡察,保着这一方平安,只怕是连你大堂上的那颗官印,也早被贼人偷去做了磨刀石。

心里这么说,从嘴里吐出来的,却不得不是另外一番话。这就是人在矮檐下的悲哀。启禀老爷,缉拿贼寇乃定国分内之事,定国焉有畏缩之理。不过依定国想来,那刺客既然名震京师,必是功夫超群。我等不拿则已,要拿,便须拿得稳当才是。

知县听了这话比较满意。他素知龚定国做事稳重,认为他虑得有理,遂问道,依你之见,怎样才可拿得稳当呢?

龚定国做出深思熟虑的样子道,捉拿这种武林高手,最忌轻率行动、打草惊蛇。我们白日里去拿,动静太大,贼人也比较警觉。如若交起手来,难保万无一失。莫如让王主簿且稳住贼人在家,待到夜半时我悄悄带人去围了那院子,进行突然袭击。料那贼人平安度过了这一日,心下必会松懈。我却乘虚而入,攻其不备,则兵不血刃,大功可成也。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知县就问王俭,能不能稳得住刺客。王俭道,时日长了很难说,只这一日料无问题。知县道那就好。于是三人议定,当夜子时,龚定国先布置人去围了院子。王俭于子时三刻准时打开院门放进捕快,引领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后院,生擒逃犯于睡梦之中。

谋划完毕,知县非常高兴。看来宽宏大量地留龚定国在衙里继续担任捕头还是对的。尽管因为有这个不通人情的匹夫碍事,影响了自己的一些受贿进项,但是破了这桩朝廷要案,自己所获之利,又岂止是区区几百两银子呢。

他却哪曾想到,这个所谓攻其不备的深夜拿贼的计策,乃是龚定国急中生智施将出来的缓兵之计。

因为龚定国从知县和王俭介绍的情况里听出,楚红对于王俭是高度信任的。如果此刻带人直扑王宅,无疑会打楚红一个措手不及。光天化日之下,自己又不易暗做手脚帮助楚红,那么楚红就必陷危境之中。而到了夜间,浑水摸鱼的勾当便好做得多了。

龚定国还建议,为了确保行动成功,他要先去勘察熟悉一下王宅周围的地形,以便布阵设伏。知县以为这是龚定国尽责办案的表现,当然无不赞同。其实这是龚定国为在缉捕时对楚红网开一面,而欲去预先查探途径。

从县衙后堂退出,龚定国就换了便服,独自来到王宅附近,将其前后左右的路径细细地勘视了一番,心中基本有了数。然后他又去集市上转了一圈,买了一只刺猬,以备夜间使用。

王俭这一日照常在衙门里处理案牍。因为终是惦着宅里的情况,下午提前一个时辰回了家。刘氏悄悄告诉他,楚红是一直待在后院里的,没有异常活动。就问王俭,衙上何时派人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