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撤军(第3/11页)

到9月底,苏军共为军火商队设下18次埋伏,14次阻击成功,共消灭200多名游击队员,俘虏20人,缴获2000多件武器和许多袋钱币,其中包括伊朗里亚尔、印度卢比和阿富汗尼。苏军只有3人受伤。苏军指挥员在进行总结时强调,伏击战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情报准确和组织周密,从人员到装备,从计划到实施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得十分周全。不过,据一些空降兵回忆,当时他们在喀布尔和苏卢比附近设伏时,效果并不明显,90%以上都无功而返。主要原因在于苏军的这种埋伏战术已经被阿富汗游击队熟悉,不论他们隐藏得多巧妙,都会被发现。同时,上级有严格的命令,要求设伏分队人员必须在25人以上,并且要由重型装备护送到埋伏地点,于是就增加了伪装的难度。

由于苏军设伏时主要选择在大路旁边,所以当商队改走小路后,他们就没办法了。阿富汗地形复杂、面积广阔,几乎到处都没有路,但又到处可以开辟出路来;苏军只能按计划每月在一些商队可能出现的地点设伏,结果只能是碰运气。苏军伏兵乘装甲车出发后,就被当地人跟上了,他们的埋伏圈往往就成了自欺欺人的游戏。另一个问题在于苏军指挥员的“过分关心”,他们要求侦察分队必须每个小时都要向自己汇报情况,包括行进路线、准备情况、周边局势等内容,而这种无线电通话也同样能被阿富汗游击队截获,从而暴露自己的行动计划。1983年夏,苏军共设下2800次埋伏,只有262次拦到军火商;第二年的同一时间,2084次埋伏中只有181次成功。为有效打击军火商队,苏军第40集团军司令部认为,必须将边境地区的兵力增至20万人。

1985年初,苏军第40集团军司令部制定代号“帷幕”的作战计划,成立代号“屏幕”的作战指挥组,目的是通过采用一系列组合性打击拦截军火商队,切断军火流入阿富汗的通道。打击行动主要在以坎大哈为核心的南部省份展开,因为这里集中了阿富汗政府和苏军主力部队。用格罗莫夫将军的话说,“喀布尔革命政权”没有理由倒下去,就算靠第40集团军搀扶着,它也要硬撑下去。

于是,阿富汗东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成为苏军主要布控区,一张长1000公里,宽100公里至300公里的大网就此拉开。“帷幕”行动的主力是11个苏军摩步旅、侦察营和格鲁乌特种兵分队,总兵力将近6000人。起初,由于搭载侦察兵和特种兵的直升机仅限于空投,要么躲在战场旁边,要么干脆返回基地,士兵们只敢捕捉入境商队的行踪,尽量避免与商队发生正面冲突。因为商队有阿富汗游击队押送,而苏军侦察分队远离己方大部队,胜算不大。侦察兵必须紧紧地跟住商队,分析其行进路线,对沿途主要道路和村庄进行逐一梳理,并及时地把情报传递给指挥部。1985年9月25日,苏军独立第280直升机团的米-8直升机将第173特种兵分队的侦察小队空投到指定地点后就返回了,留下特种兵同敌血战。当大批敌人迅速集结到这一地区时,苏军特种兵只好徒步逃离敌人的追击,并将缴获的战利品送到最近的哨所。

情况在l985年底发生改变。随着直升机的大量使用,苏军在阿富汗上空编织起一张巨大的监控网,每天都有好几组米-8直升机执行空中巡逻。有时在夜间也会出来,通过车灯的光亮很容易发现阿富汗人的商队,然后就向车队前方投放照明弹。从远处看,这些照明弹如同礼花一般。但是对于那些睁大眼睛盯着前方的阿富汗游击队司机来说,头顶上的照明弹却成为让其短暂失明的致盲弹。然后乱作一团的车队就成为苏军特种兵和直升机绝佳的攻击目标。与此同时,苏联第40集团军也开始为每个特种兵旅和侦察营配备一个独立直升机大队,这样苏军小分队就能更积极地奇袭军火商队。比如独立第15特种兵旅配备了独立第239直升机大队,独立第22特种兵旅配备了独立第205直升机大队,两个大队装备了最新型的米-8和米-24直升机。当然,拥有直升机指挥权的苏军特种兵和侦察兵也并非马上如虎添翼,还需要一段时间磨合。1986年3月28日至29日,贾拉拉巴德的一支苏军特种兵小队陷入阿富汗游击队包围圈。当指挥员请求空中支援时,直升机就部署在20公里以外的基地。由于沟通错误,直升机编队在3个小时后才到达战场。在这次战斗中,共有8名苏军特种兵阵亡、2人失踪、20多人受伤,独立第15特种兵旅旅长还为此丢了官。

“帷幕”作战指挥组对侦察兵/特种兵和直升机进行了详细分工。一般情况下,搭载侦察兵/特种兵的直升机编队由2架米-8运输直升机和2架米-24武装直升机组成,前者负责运送人员,后者负责保护。当直升机发现军火商队后,先通过警告性射击迫使其停止前进。为了不惊扰当地百姓,直升机的拦截点一般选在离村庄约3000米处。商队停下后,直升机在附近盘旋,距离不得小于800—1000米,以免被敌方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随后,从直升机空降下来的苏联侦察兵立即占领有利地形,从远处控制住商队,掩护战友靠近商队,同时直升机在空中也时刻保持作战状态。如果商队试图逃跑或反抗的话,苏军立即从空中和地面发起攻击;如果商队不做反抗的话,苏军侦察兵靠近后则利用探针或微型探测器对驮包和货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违禁品,立即装入直升机带走,或连同运输车辆一起就地销毁。